close

文/社交探客

回答一個每名微商從業前必問的問題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昨天看到《銷售與市場》刊發劉春雄的文章——《微商,走在自生自滅的路上》,文章認為要拯救微商生態必需引入平台化監管。

在筆者看來,劉春雄的觀點起點是好的,引入平台化監管自然對於微商生態會帶來有利的規範,就像當初天貓從淘寶脫離出來。然而劉春雄卻忽略了一個十分主要的問題——微商是門坎極低的社交個體,並且其行為極不可控,第三方很難介定熟優熟劣,在個人徵信系統尚不完備的社會前提下,平台化監管自然不具動作性與可行性。一句話說到底,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罷了。

我以為,一切都要回歸到問題的根本。正如每個微商最初試水前必然要問的一個問題——「我以前沒做過微商,我該怎麼做?」同一個問題,筆者被問及了數百次,他(她)們把筆者加為微信好友後頭一句是「您好」,第二句便是這句。

那末我的回答是什麼呢?只有幾個字:找到你的客戶,居心做好體驗+口碑。

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無論是微商,仍然是實體店商與平台電商,居心做好「體驗+口碑」是不變的法則,只無非這句話對於微商而言關系更重。

微商脫胎於社會化搬移交往,微信搬移社交工具的問世,把社交與商業更緊密地聯絡在一塊兒,其一出生便受到追捧。然而,跟著微商的氾濫以及其在微信朋友圈的眾矢之的,微商很快式微,這樣就免不了有人站出來講「微商作死」。

從筆者一年來的察看來看,微商的生命力並未像有些人所判斷的那樣,真正的微商老是很居心,他們一方面在受到打壓的同時也在追求立異轉型,譬如尋找信任違書,轉戰公家號微店或是其它第三方平台,儘管受益不盡人意,但總歸在堅持探索一種公家所願意接納的模式;另一方面,微商作為社會化搬移社交的產物,儘管有著一些亂象,然而大浪淘沙,一些差勁投契者終於會被遺棄,真正用良心堅守者仍然是會有未來的,只是目前尚無湧現一批標桿化的表率。筆者相信,真正的微商註定是那些敢於站出來喊出「我憑良心賣貨」甚至能夠將自己有關的徵信資訊公之於眾的。

進一步講,社交商業中,微商生存靠的是優良的體驗+口碑。若果微商能夠做到憑良心賣貨,自然可以博得優良的顧客體驗以及口碑。同時,微商要想賣好貨並獲取這種美譽,也必需將社交商品的體驗與口碑屬性充沛施展出來。

筆者在運作社交圈特供皮褲過程中,就遇到一些微商,她們的事跡很凸起,究其緣故,就是因為她們擅長將自己的產品最大化地送達消費者面前,這種送達顯然不是在微信朋友圈曬曬圖片那末簡單,如今的朋友圈已形同虛設,很少有人居心看了,正因這樣,不久前寧波一位小學校長與800名學生家長互動被人稱為「最牛校長」,確實地說,這是一種極不標準的現象。那末,微商如何將產品送達消費者面前呢,筆者所曉得的情況是,她們真正做到了「業務員」或是「推銷員」的角色,把產品現場展示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免費體驗,消費者滿意即象徵著成交。

這種做法實際上與電商產品的暴光量(展示量)、點擊率與轉化率至關,通過地推,更大程度、更直觀、更有效的展示商品,消費者的免費試穿(用)體驗更像是點擊率,而消費者經由免費體驗滿意並下單也恰是轉化率。在使用者普遍集中、扎堆的環境下,微商的這種做法往往比電商的轉化率要高出許多,一次成交又往往會帶來疊加消費與復購(成交後發展成為互動性朋友關系)。

這說明,微商賣貨,毫不應僅僅知足於微信朋友圈,微信也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溝通工具,真正有效的其實是面對於面的體驗以及由之帶來的優良口碑。主動性對于微商而言,永遠是第一名的。這是電商與實體店商所遠不能比擬的。這也就落腳到了筆者前篇文章所提到的一個癥結——微商要想做好,居心併當成事業干。這才是最難得的,否則,均可以歸結於「打醬油」!

我是社交探客,微信號chaotianxia7676,更多精彩詳見微信公家號chaotianxia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