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觀點 立異考卷愈來愈難了
■IT時報記者 潘少穎 吳雨欣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7月31日,央行發佈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一出,馬上就引來了遮天蔽日的爭論。支付賬戶超過限額要用銀行通訊閘、快捷支付金額要在200元¥下列、要用五證來證明「我是我」……因而被不少業內人士稱為「史上最嚴」。
第三方支付公司耽心被戴上了「緊箍咒」,而消費者也耽心會平添諸多「麻煩」,曾經經便捷的支付服務不能再便捷。為此,《IT時報》記者採訪了從個人到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在內的多方人士,來看看「央媽」這次究竟礙著誰了?
人群:普通網民
影響:需要證明「我是我」
隱私洩露風險增添
「我的支付寶以及微信賬戶是否需要補充資料『證明我就是我』?會變得麻煩嗎?」在上海市民曾經先生看來,徵求意見稿或將給自己的日常日子帶來不小的扭轉。
開戶是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基礎,戶都開不了,談服務就是白搭,此次《徵求意見稿》的第9條以及第16條堪稱重中之重。簡單來講,就是之後個人客戶想要在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上開個帶有理財功能的綜合賬戶,需要五個機構證明,這些證明檔案需要是公安、工商、教育、財稅等管理部門出具的證明檔案。若果意見稿最終施行,已註冊的賬戶,若果不知足這些規定的,也需要補充這些身份驗證材料。
「我若果沒有交過社保、沒有稅單,估量是湊不齊這些證明的。若果僅僅想『剁手』,也至少要通過三個(含)以上、五個下列的外部渠道交叉認證『你是你』,才能開設消費類賬戶。」曾經先生對於此表示出了耽憂。
而對於支付機構來講,這也是一件煩心事。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工作人員奉告記者,現在幾乎所有支付機構的驗證模式都達不到新規的請求。「增添交叉驗證象徵著成本的升高,而且,在不少農村地區,不僅銀行網點少,其社保、工商、稅務等資訊也並未整個聯網,一旦驗證渠道增添,估量要讓第三方譬如徵信機構協助,也會發生費用,再深一點說,這似乎以及普惠金融違道而馳。」
讓曾經先生耽憂的不僅僅是開戶的麻煩,更主要的是安全。「原本我只要送出身份證、銀行卡等資訊,現在連我的稅單、學歷證書等都要送出了,這也象徵著我更多的資訊要被第三方支付公司所掌握,我證明『我是我』了,那第三方支付公司能保證我的資訊安全嗎?」
在《徵求意見稿》中,記者看到也明確了客戶資料的採集以及使用規範,支付機構不得向本機構之外的其它機構以及個人提供客戶資訊。然而,如何真正保證使用者的資訊不被洩露,尚無詳細的說法。
人群:網購一族、投資者
影響:支付變麻煩了
就怕消費者望而卻步
讓消費者頭疼的,不僅是開證明,還有支付限額。《徵求意見稿》第28條指出第三方支付單個客戶單日累計金額不超過5000元¥(不內含支付賬戶向客戶本人同名銀行轉賬)。意思是若消費低於5000元¥,可直接支付寶支付,若高於5000元¥,越過的部份則要經由銀行賬戶,通過支付機構跳轉的銀行通訊閘以及快捷支付支付。這對于已習氣使用第三方支付的使用者來講,給《徵求意見稿》差評也是意料之中,但也有部份使用者表示,若果可讓個人資金更為安全,程式麻煩點也能接受。
雙干支付COO從利波奉告《IT時報》記者:「限額會影響到大部份的數位、家電消費者及網際網路金融投資人,咱們曾經遇到過許多因為U盾網銀支付體驗差而致使的消費者取締付款的例子。」另據乾多多網貸託管系統資料統計,90%的投資人在投資1年後,單筆投資額會在5000元¥以上;交易資料則顯示,40歲以上的使用者基本不會使用U盾網銀支付,多使用賬戶餘額及快捷支付。
一些淘寶店主及微商則對於《徵求意見稿》中「支付機構採納不足兩類要素進行驗證的交易,單個客戶所有支付賬戶單日累計金額應不超過1000元¥」的規定表示耽心。他們認為,一些消費者極可能在超過1000元¥限額後,因申請二類要素驗證以及使用銀行通訊閘支付太麻煩而取締定單,致使銷量降低。而一些喜歡網購的消費者則向記者表示,之後網購平台舉辦秒搶流動,手慢的網銀還沒開啟舊檔,東西就已沒了。
人群:淘寶賣家
影響:與大額轉賬支付
說再見
「我還能收到多少次微信轉賬?」在徵求意見稿出台之後,市民劉小姐看到微信裡一名朋友給她轉賬時,發出了這樣的慨嘆。
超過200元¥的交易支付,機構不得接替銀行進行客戶身份及交易驗證,這象徵著過年發個200元¥以上的微信紅包,還需要多一重來自銀行的客戶身份及交易驗證,讓一些時常需要轉賬的消費者傷透了腦筋,尤為是一些生意場上的人士。
一名微商奉告《IT時報》記者,微商無論是向上家拿貨仍然是接受買家支付,均採納微信轉賬的模式。一旦不能通過支付渠道轉賬,交易量小的,成本增添可以忽稍不計,交易量大,將會增添成本,這個成本亦內含時間及人力,淘寶及其它電商商戶亦是這樣。據記者瞭解,幾乎所有的淘寶店主均會使用支付寶向員工發放薪資。
支付寶等向來是被認為免費跨行轉賬的好渠道,而無論是網銀仍然是櫃檯,跨行轉賬都需要收取必定的轉賬服務費。以招商銀行為例,同城跨行按轉賬金額的0.2%收取費用,最低2元¥,最高50元¥;異地則收取1%的服務費,最低10元¥,最高25元¥;網上銀行的同城跨行轉賬是2元¥每筆,異地跨行轉賬收費比例也是1%,最低10元¥,最高50元¥。工商銀行的收費標準較統一,除了電子速匯打九折外,同城、異地及網上銀行的跨行轉賬服務費均是轉款金額的1%,最低1元¥/筆,最高50元¥/筆。除了服務費外,到櫃檯或是ATM機轉賬要排隊也是使用者頭疼的問題。
「之後再轉賬,使用者怕是要繳納一筆手續費了吧,成本又高了。」劉小姐如是說。
人群:第三方支付公司
影響:價格戰在所難免
除了了對於個人客戶的影響,《徵求意見稿》對於企業也有對比大的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第三方支付公司。
在時事評論員范子軍看來,《徵求意見稿》就是要限制資金在第三方平台的滯留。「倘若出於防控風險角度加以限制當然不難理解,但第三方支付平台之所以能夠給客戶提供便利、讓利服務,很大程度上恰是基於拓寬對於平台資金套用渠道而發生的收益,一個沒有收益來源的純支付平台,還能拿什麼支撐自己的生存發展?裁斷這一來源無異於置其於死地。」
央行倒逼第三方支付回歸純通道定位,支付公司當然不甘束手就擒。在從利波看來,未來,支付公司將打響一場價格戰。「支付公司發展到現在已由單純的銀行通道模式進化為解決專案模式,其解決專案為電商、網際網路金融、物流多個行業在時間、成本方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若果再轉回支付公司之處的銀行渠道,支付公司獨一能做的就是價格戰,不拼產品以及服務,誰的通道成本廉價,誰就有市場。最終影響的不止支付公司一方,使用者體驗以及商家成本都會有不利影響。」
對于通道價格戰,有業內人士預測,支付寶以及微信有龐大的註冊使用者,不會加入價格戰,除了了這兩家支付公司,剩下的都會加入價格戰。
易觀國際分析師馬韜奉告記者,《徵求意見稿》一旦施行,象徵著第三方支付機構將回歸通道本職而不是變為銀行。「屆時,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沉澱資金將減少,利息收入也會減少,單純的支付業務利潤率低下,大的支付機構向 『平台型』(如延伸徵信、網際網路信貸等)方向發展,通過增值服務收費。小型機構的生存會更為難題,行業將面臨整合。而相反,銀即將會取得更多的交易資訊流以及沉澱資金。」
人群:P2P平台
影響:銀行不待見
小平台或將「無家可歸」
就在《徵求意見稿》出台的一周前,一則《關於促成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示意見》也讓第三方支付公司芒刺在背,因為指示意見中提到P2P平台的資金託管將不讓第三方支付插足。而《徵求意見稿》以及指示意見有著同樣的定位,「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泉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它機構開立支付賬戶」,言外之意就是迫使P2P平台要追求銀行作為資金託管方。
看似剝奪了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業務,但在馬韜看來,P2P平台也將迎來一輪洗牌。「對于P2P平台而言,其資金託管業務成本將上升,因為商業銀行間的結算均要通過央行結算系統,其成本要高於第三方支付。不僅這樣,銀行對于合作平台要比第三方支付公司嚴格不少,一些規模較小的平台若果達不到銀行的請求,會見臨找不到託管銀行的風險,而違規自建『資金池』、不找第三方託管平台的P2P機構則會受到監管壓力,利潤也會縮水。在這樣的情況下,行業大浪淘沙過程將加快。」
拍拍貸CEO張俊對於此也有同樣的看法,「多出的成本對于成熟的P2P平台來講可以接受,但對于新成立或規模小的P2P平台而言,銀行託管資金的成本負擔較重。對于運營欠規範的平台而言,風控成本也會增添,因為銀行在對於接P2P時,對於平台的風控請求較高。」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不少P2P平台表示,《徵求意見稿》將會降低行業非法集資、挪用資金的風險。「若將來P2P行業均採納銀行作為資金託管機構,違規平台的監管壓力以及市場壓力勢必加大,合規平台將在大浪淘沙之後凸顯優勢。」你我貸關聯人士奉告記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