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一則優衣庫試衣間不雅視頻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火了起來。15日凌晨,該視頻幾乎同時在網頁、微信、微博引爆熱點,在2個小時內達到破億傳播速度,抵得上價值1200萬的免費廣告,堪稱網絡營銷奇迹。目前,該視頻已在網絡上被刪除。
事件發生后,關於優衣庫營銷炒作以及對事件男女主人公的抨擊甚囂塵上,隨着警方的介入,真相已經逐漸浮出水面,基本上排除了優衣庫低俗營銷的可能。然而藉著優衣庫不雅視頻搭車營銷的品牌,如奧迪、魅族等遭到了網友的瘋狂吐槽,感嘆“節操掉了一地。”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維,微商平台熱點事件借勢營銷本無可厚非,然而如果事件本身就涉及低俗、不雅甚至情色,品牌再去借勢營銷是否會得不償失?畢竟,贏得流量和關注的同時,可能會失去品牌自身的美譽度,而後者,恰恰是一個品牌最關鍵的生存法寶。
■IT時報 許戀戀
網事回放
魅族、奧迪竟然借“試衣間”營銷
瘋狂的傳播速度讓品牌圈的借勢來得很迅速,雖然發生在凌晨,但是挑燈夜戰的品牌們依然不少,比如“百度衛士”第一個發出品牌借勢圖文,切入點是“安全保護”,很有心計地把優衣庫的拼音植入了進去,背景色又是優衣庫的紅色,“最you的保護,簡單可yi賴,更ku更懂你”,暗示意味明顯。
魅族科技官方微博在15日凌晨02:17借勢優衣庫試衣間視頻事件,發布微博“愛情怎麼能有噪點,激光對焦 + 2070W 像素,愛の拍神器”並@優衣庫_UNIQLO。魅族大概覺得視頻拍得有點模糊,不高清,所以要強推自家的自拍神器,炫耀魅族手機2070萬像素攝像頭和激光對角功能,但卻引來一致爭議。不少網友對此感到不滿,認為“這次魅族確實玩得很差勁,很低級。”魅族科技官博也迅速刪除了該條微博。
在一大批跟風營銷中,官微“神州專車”發文稱“即使是在優衣庫試衣間,也好過在黑專車裡啪啪,神州專車安全第一。”隨後就遭到了微博大V認證的“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兒”發文抨擊,“神州專車,你不嫌丟人嗎?”
熱點事件的營銷是門學問,做得到位可以用很小的投入換來巨大的關注度,提升自己品牌影響力的同時賺得盆滿缽滿,這一方面杜蕾斯可以說是行家,熱點事件的跟蹤永遠沖在最前線。不過優衣庫視頻之後,借勢宣傳的品牌中卻難覓杜蕾斯的身影,資深媒體人鄭峻認為杜蕾斯“雖然熱衷關注度,但更知道節操。”
網友@永遠堅持的22則認為,作為市場營銷熱點的杜蕾斯微博到現在沒有針對這個事件發任何內容(要知道,這次是專業對口啊!),“不知道是在憋大招,還是拒絕低俗的借勢營銷。反正,那麼低俗的事件也要去借勢營銷的品牌,都覺得很low。”
公關人說
“冥王星?YES! 試衣間?NO!”
熱點事件跟風營銷已經成為互聯網營銷的常態,每當有一個熱點事件出現,必然會看到品牌文案蜂擁而上的壯觀局面。新浪市場營銷官微@新浪第一互動總結道,現在的借勢營銷已成流水式操作:熱點出現——公司官微借題發揮——數家友商互黑炒作——公共號文章打包定性N家公司都好機智——一堆市場營銷人員作惺惺相惜狀互相吹捧。
對於這一現象,在國內某知名公關公司工作的林靈早已見怪不怪。林靈和她的團隊在這次的優衣庫試衣間品牌營銷大潮里選擇了緘默。林靈認為在現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優衣庫事件不應該成為一個熱點來營銷,因為它不僅涉及情色、低俗,而且還涉嫌違法,很容易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一個有專業素養的公關人是不會藉此營銷自己手中的品牌,我們更願意選擇冥王星。”
林靈認為“為了擴大影響力,藉著熱點炒作是我們必須的選擇,但是這種低俗的事件不能成為公關人的炒作熱點,反而會樹立一個不良的行業標杆,得不償失。”從事新媒體事件營銷多年的王蘇則認為,對於觸及道德底線有傷風化的熱點,盲目跟隨只會給人一種不專業的感覺,營銷可以跟風,但必須要守住底線。“就像奧美廣告公司對於優衣庫事件的觀點,你不願讓家人看到的廣告不要做!”
跟風、炒作,也要弄清楚哪些可以跟,哪些可以小跟,哪些堅決不能跟。優衣庫試衣間不雅視頻關注度雖大,但卻不適宜品牌借勢。好在同一天,冥王星的出現拯救了大批文案,比如@寶馬中國發布地簡單一句“向前探索的腳步,從未停留#HELLO,冥王星#”配上寶馬車燈照向冥王星的圖片,被眾多網友點贊。而@杜蕾斯官方微博則以簡潔的兩個字“追你”配上一張簡單冥王星圖,簡短的圖文表示自身不會去追優衣庫,結合了兩個熱點,亦獲贊無數。
專家說
“道德判斷沒用,要下就下法律判斷”
優衣庫事件雖然已經落幕,但也讓很多人對品牌借勢營銷提出了疑問:熱點營銷的底線在哪裡?藉著優衣庫事件炒作的品牌這樣做是否存在其合理性?畢竟他們沒有傳播任何涉及情色的圖片抑或視頻。
對此,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陸曉文認為,現行的媒體環境下,這種行為是很難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認為商業行為多種多樣,社會群體也分很多種,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商業行為並不高尚,而類似的營銷能夠迎合一部分大眾的心理,不能簡單地去給這樣的熱點營銷去下一個價值判斷,從而簡單地去否定它。但是陸曉文又強調,“不能沒有底線地去迎合,這樣不僅會傷害品牌自身,也會對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然而,這個底線到底意味着什麼,是否有一個普適的標準?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顧駿認為,當前中國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各家有各家的底線”。針對優衣庫事件之後各方對低俗營銷的口誅筆伐,顧駿認為沒有意義,因為很多時候,這些營銷的受眾並不覺得這是低俗營銷,“道德判斷沒用,要下就下法律判斷。”
吵吵嚷嚷后最終要歸於沉寂,這次的優衣庫視頻事件以及其後的營銷大戰着實精彩,也讓人深思。正如某熱門美劇里的經典台詞說的那樣,The line must be drawn here ,this far ,no farther(底線在這裡,不能再讓步了),互聯網的熱點營銷也要守住起碼的底線,不能一味“掉節操”。如果沒有底線,贏得了關注又怎樣,還是照樣會被大眾狠狠唾棄。
麻辣網評
@鼓山文化馮子末:優衣庫事件其實就是單純的情色搭上三里屯潮地兒,因社交網的釋放發酵變成娛樂事件。借勢優衣庫營銷的甲方,是無知,乙方給甲方做,是蠢。新媒體讓營銷操作沒了難度,也沒了規則,沒了底線,也讓很多沒有實戰經驗沒有營銷觀的人成了專家甚至成了操盤手,他們就像牛市的股評家一樣只會忽悠和拼湊文章。
@派納意弧營銷互動創始人胡從則:熱點事件本身的發生雖然有雅有俗之分,但更重要的是企業借勢的創意方式和態度。從微博到微信,做得好的企業官方互動賬號,會具備一定的性格,平等地和用戶分享信息和交流。就好像朋友一樣,遇到熱點事件會去分享,去侃,難免會有些“俗事”,但重要的是看怎麼聊,從哪個角度聊。作為企業賬號,要考慮得更謹慎些,像吉利、寶馬等車企品牌都是從車格和產品本身去貼近話題。
@資深媒體人鄭峻:最讓人反胃的是那些營銷品牌的雞飛狗跳。這件事情本身並不光彩,用不道德的事件進行惡趣味的借勢營銷,這屬於品味低下。說真的,各家品牌廠商要是還有點格調,就別再用優衣庫事件借勢營銷了。接地氣不代表低俗。任何用無道德事件營銷的舉動,都是在給自己的品牌抹黑。很遺憾,這次在這個髒水坑裡看到了奧迪、神州專車、魅族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