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山藥哥」趙作霖自2013年開始應用微博銷售焦作鐵棍山藥,一直以來,他被媒體冠於的名頭是「青年創業明星」。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山藥哥」很介意被稱作「微商」,但現在說他是電商不合適,企業不合適,不用微商,只能用新農商或是新農人了。這其實也是不少農特產品微商都會見臨的一個問題,當個人微商發展到必定程度,下一步該朝著哪一個方向發展?怎麼向前走?
微商並不微
農特產品發展微商有天然優勢。
譬如焦作鐵棍山藥是四大懷葯之一,菜市場賣的鐵棍山藥真假難辨,在由吃飽轉變為吃好的客戶面前,真正的鐵棍山藥成為了稀缺資源。
在劣幣驅趕良幣的市場環境中,價錢相對於較高的正品會淪落為小眾市場,泛起「好產品出不去,顧客有需求買不到」的尷尬。「山藥哥」應用微博圈到精準顧客,嫁接淘寶進行銷售,通過微信做客戶服務,左手是產品,右手是需求,經由網際網路將供需握在一塊兒。
鐵棍山藥還有焦作的地功能變數屬性,暗地裡有焦作的地功能變數文化,這種地功能變數情感也適宜微商拿出來說故事。
其實,「微商」這個詞本身並無褒貶,只是一部份人的做法玷辱了它。「山藥哥」以個人品牌為信任違書,以山藥單品切入,通過微博、微信進行行銷,這些都讓他暫時很難甩掉「農產品微商」的標籤。
咱們以及趙作霖聊了兩個多小時,直觀感受是微商其實並不微。
微商不微首先表現在盈利上。2013年,「山藥哥」上線一周就有4000多斤的銷量,當年實現盈利40多萬元¥。不要對於一年40多萬元¥的盈利不屑一顧,大部份生鮮電商紅了那末久,還未實現盈利呢,並且「山藥哥」只是一對於80後小夫妻在農村做的創業項目。
微商不微另一個表現就是可以實現 「農產品+」。「山藥哥」現在已完成為了不少「農產品+」的策略,無非,若果說早期是為了擴展銷售,現在這樣做倒有點是無奈之舉。
「山藥哥」目前承包了100多畝地種植山藥,以他目前的粉絲量,這些山藥不愁銷,但農產品的一個通病是季節性短。
「若果只賣山藥,咱們每年只能賣三四個月,其餘時間就全是空檔期。」
所以他必需通過「農產品+」找到其他利潤點。
農產品+娛樂:山藥節
「山藥哥」這個名字本身就擁有娛樂性,好玩、好記、易傳佈、朗朗上口,與他的產品有直接關聯,很容易在微博、微信上引起圍觀。
目前「山藥哥」已勝利舉辦了多屆網路山藥文化節,把微博、微信上的粉絲招集到山藥種植基地,現場看山藥、挖山藥、吃山藥。去年舉辦的第二屆網路山藥節上,有100多名微友參加,其中不乏網路大V,關聯話題在微博以及微信的轉信量達百萬次。
「農產品+娛樂」可讓產品更有趣,能夠增強與客戶互動性,但因為顧客的擴散性,線下的流動對於雙方而言成本都相對於較高,藉助線上的娛樂化行銷何嘗不是一種好模式。像重慶的一家蒼蠅小店,在微信上舉辦打飛機競賽,很低的成本就能實現娛樂行銷效果。
農產品+眾籌:山藥村
2014年年中,「山藥哥」引入眾籌模式,今年提出了「山藥村」的虛擬社區概念。
「山藥村是用大家的錢,種大家的地。通過眾籌的模式讓大家包養山藥地,他們是地主,咱們是長工,也就是他們的山藥管家。通過微博、微信實時直播山藥生長過程,山藥收成之後還可以在包裝盒上給他們定製企業LOGO或是個人名字。」
山藥村說白了就是認領模式,是預售形式的一種變異,許多做有機綠色農產品的微商都在做。做得好,是對於品牌的溢價加持;做得不好,是對於品牌的信任透支。
「山藥哥」自己也說了:「一個客戶直接包了5畝地,近十萬塊錢一次性轉給我。這些都得益於前期的個人品牌累積,若果不信任我的話,他們不會願意掏這個錢。」
農產品+Anything
今年8月初剛上線的「采踏」是台灣一個農產品加值平台,依託線上平台連結農產品與銷售、觀光、創意、科技、公益等Anything,將農夫、顧客、設計師等各行業資源整個圈入了「采踏」版圖中。
「網際網路+」是現在的創業主流,依託網際網路可以實現「農產品+X」的眾多可能,「X」的選取則要看農產品微商對於自己的未來定位。
若果只是想老老實實通過微博、微信賣個貨,那充其量只是個商人,只需要斟酌產品行銷策略問題就足夠了。若果想通過微商平台,藉助農產品+,實現搬移電商、社交電商、品牌孵化、創業孵化、供應鏈等多維度發展,就需要上升到商業形態高度了。
「山藥哥」計劃未來將山藥種植整個實現包養化,爭奪將虛擬山藥村實體化,同時拓展山藥深加工產品,還打算模仿褚橙的做法,打造好產品交給第三方平台銷售。
跟著規模的擴展,除了了定位問題,「山藥哥」在管理、產品把控也需要下大功夫。
「新農業」:回絕生硬純乾貨內容,做有趣、有料、有態度的原創農業新媒體。
「公家號」:nongyetansuo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