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政務頭條君
頭幾天頭條君看到一則有關網路謠言的新聞,其中一名專家引述了一個網路謠言危害公式,頭條君深以為然,公式如下: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網路謠言的危害性=謠言的傳佈規模×謠言的接受程度×謠言的現實轉化性÷(公家批判能力×政府資訊公開度)。
這個公式中可以顯明看出,節制謠言的傳佈,政務資訊公開度是很主要的一環。網上謠言叢生,政務新媒體在復原事實、正本清源方面成為中堅。回到咱們今天的話題,政務新媒體很主要,然而政務新媒體又遇到了這樣的瓶頸呢?仍然是從搬移互聯的大發開展始講起:
依據CNNIC2015年7月發佈的《第36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講演》,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68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通過網際網路、尤其是手機等搬移裝置取得資訊已成為人們取得資訊的最主要渠道。在搬移網際網路發展的大背景下,各級黨政機關紛繁把新媒體列入鼓吹工作的主要部份,成為政務鼓吹工作的主渠道之一。
然而,政務新媒體發展到今天,無論兩微仍然是自建用戶端,隨市場發展而不斷面對於新的挑戰:
第一,「粉絲」傳佈遇到瓶頸。「粉絲」發展週期長,社交平台「兩微」需要有「粉絲」才能形成傳佈,而發展粉絲是一個對比漫長的過程,而粉絲質量、活躍度也制約著政務資訊的傳佈。
第二,既有平台活躍度降低。跟著技術的發展,熱點取得資訊渠道選取更多,個性化成為主流,一些過去數千萬¥量級活躍使用者的平台在搬移互聯時代已泛起顯明下滑。
第三,資訊浸沒。每一個受眾使用「兩微」時間越長,定閱的公號也會越多,長此以往,各種各樣的定閱號會充斥其定閱空間。有統計指出,粉絲對于所關注公家號發佈的資訊開啟舊檔率不超過8%,而且還在不斷降低,受眾很難一眼看到政府發佈的權威望息。 回憶一下,你有多久沒有點開公家號左上角的小紅點了?
第四,維護成本高。受眾的選取越多,發展一個新粉絲,維護一個使用者的活躍度對於技術、內容等的請求愈來愈高,致使運營單位的維護成本愈來愈高。在多數情況下,政務新媒體的運營者無法專註於自己的專業領功能變數,為了取得更多的關注不得不設計不少不關聯的線上線下流動,造成資源鋪張。尤其是自製用戶端,在眾多用戶端不斷快速湧現的情況下,維護活躍度難度很大。
解決之道在哪裡?
第一,讓創作回歸創作,不要深陷於過度行銷;該嚴肅嚴肅,該賣萌賣萌,不能為了求關注,過度行銷。政務新媒體的形象應該是權威、可靠、貼近日子,畢竟老百姓最需要的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選取適合的平台,無須追求大而全,只選取適合自己的。若果既有平台活躍度降低,及時調整,目前可供政務新媒體運營的資訊平台有二十多個,兩微、頭條號等都不錯,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新媒體平台,各有千秋,有的在某些行業裡擁有顯明優勢。
第三,多個平台組合拳。例如兩微依靠粉絲傳佈,這些粉絲其實就是政務新媒體的核心受眾群,但核心受眾群有個活躍度的問題,若果他們沒有開啟舊檔看怎麼辦?而且,核心群以外的人怎麼辦?今日頭條的個性化舉薦算法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依據讀者的瀏覽習氣,結合文章內容,今日頭條能把政務新媒體資訊主動舉薦給受世人群,不用求粉求關注,同樣獲取有效傳佈。兩微+一端 已成為兩千多個各級黨政機關提高鼓吹效力的有力工具。
最後一個問題,怎麼樣入駐政務頭條號:
牢記這個位址:mp.toutiao.com,選取「國家機關」,開通政務頭條號,釋放指尖政能量
補充一句,開通政務頭條號徹底免費哦。
政務新媒體發展史
政務新媒體閱歷了上世紀90年代由媒體采寫上傳網站,到後來各單位自建網站的發展歷程。到2012年,以國務院通過微博發佈《國務院公報》為標誌,政務新媒體開啟了「微博元¥年」。 2014年,政務微信也獲得了長足發展。據2015年2月在石家莊召開的政務新媒體建設發展經驗交流會上透露的資料,全國政務微信已達10萬¥個,政務微博已達24萬¥個。除了微博以及微信外,一些單位也主動開發了各種APP用戶端,為手機網民提供各種資訊以及公共服務,形成為了一個籠蓋「兩微一段」的政務新媒體傳佈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