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口酒領功能變數,中糧集團從單純的貿易商到致力於成為世界酒業巨頭的野心彰顯無遺。
10月9日,在位於北京的中糧集團總部——福臨門大廈舉辦的中糧集團進口酒商業模式發佈會上,中糧進口酒事業部總經理李士禕首次向媒體披露:在上游加緊對於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美國等主產國的葡萄酒產業優先併購之際,中糧進口酒擬用一年的時間填補銷售短板,打造五大商業模式,即通過樹立中糧1000「E+名莊薈」商業模式、打造中糧進口酒500優商專案、讓200個名莊酒商加入、挑揀100個品牌合夥人,同時打造中糧·名莊薈的全網行銷商業模式,依靠中糧集團強大的品牌輸出以及資本實力,以平台化的形式整合中國的進口酒產業鏈。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上游,咱們正在構建世界酒類全明星版圖。進口葡萄酒已整個籠蓋12個主產國的36個產區,已進口50多個葡萄酒品牌以及新舊世界列級名莊酒,SKU數量達到406個;合作德國啤酒品牌1個,SKU5個。」李士禕說,下游的五大商業模式均將裝在中糧進口酒為此成立的新公司下面,具體公司名稱將在今年秋天糖酒會上宣佈,「沒有人能夠構建像咱們這樣一個對比大的立體化的網路。」
「咱們要短期做貿易,長期做產業。」李士禕坦承,對於中糧進口酒的銷售,中糧集團沒有制訂具體的目的,但確定不是停留在貿易階段。他表示,中糧的酒業板塊,目的是瞄準像美國星座那樣的世界酒業巨頭。
進口葡萄酒矩陣
知名酒業諮詢機構海納機構的分析顯示,2015年是進口酒的井噴期。各種資料顯示,進口酒已成為未來酒業發展的大趨勢,中國酒商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來自海關的資料顯示,今年7月全國葡萄酒進口量同比大增54.9%;1-7月增長29%。
按照葡萄酒資料網際網路提供的資料,2013年各國人均葡萄酒飲用量,中國僅為1.65瓶(750ml/人)。而到了2014年,中國的進口葡萄酒消費者從人數上急劇飆升,3800萬¥人至關於2011年消費人數的兩倍。
今年5月,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葡萄酒經濟鑽研中心主任安德森教授公開發表觀點:「未來3年中國葡萄酒消費量將增添60%,到2018年中國葡萄酒進口量或增至7.9億升」,葡萄酒市場4年有2倍消費量的增長空間。
「國內目前經濟狀況並非尤其理想,進口葡萄酒這樣的增長速度至關快,這也是在過去兩年沒有怎麼增長,是反彈性質的一個增長,然而超過以往,高點上繼續在增添。」9月,李士禕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未來十年,葡萄酒至少我覺得三倍到四倍的增長空間仍然是有的。今年進口酒量的增長速度大概會維持三年,兩年過後就翻一倍了,再年均增長24%。20%以上的增長維持五六年,就已是4倍了。
「進口酒的發展趨勢這麼好,所以咱們要把進口酒價位從零售價58元¥開始進行佈局,必定讓老百姓天天都能喝得起。」李士禕說,中糧以資本為後盾,主動控股上游,要以及「星座」同樣,構建世界酒類全明星版圖。
據他介紹,中糧進口酒目前的主流價位是58元¥到158元¥之間。「以及咱們合作的都是國外的大廠家,中糧進口的是最佳公司出產的最具性價比的酒,品質很安定。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至少58塊錢左右的酒,消費者喝起來很放心了。」李士禕說。
在佈局進口葡萄酒矩陣中,中糧·名莊薈加入了進口啤酒作為產品組合。同樣,今年是中國啤酒行業的轉折點,是進口啤酒的暴發期。海納機構在講演中指出,進口啤酒正蓄勢起航,在中國市場的格局行將成為下一個進口葡萄酒。「過去三年,進口啤酒的進口量在國內都維持在60%-70%的增長。儘管它的銷售規模規模可能會佔到中國市場啤酒銷售總規模的10%、20%,但因為啤酒消費量大,消費額也大。」李士禕說。
大舉發力進口酒,對於擁有長城品牌中國產酒的中糧集團來講,莫非左手打右手?如何防止同業競爭?
對於此,李士禕表示,今年,國內葡萄酒產量尤其好,品質也不錯。從長期來看,他認為中國產酒在中國市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有一個尤其好的長期表現。對於中糧集團來講,以資本的手腕併購酒莊,進口酒以及中國產酒都會是中糧集團自身的業務。譬如法國波爾多酒莊雷沃莊園系列,8月份到貨銷售很好。這套系列產品,百分之百是中糧的,那是中糧的品牌,中糧的資產。目前,整個中糧集團55%的業務來自於海外,45%來自國內。他相信,將來有一天55%的業務來自國際的酒類業務,沒什麼不可以。中糧酒既在中國賣,也在世界賣,甚至之後更可能是在世界規模賣。
中糧進口葡萄酒「搶人」:收買白酒廠商
盡人皆知,長期以來,進口葡萄酒在國內的凌亂銷售極大的擾亂了市場。海納機構總結:進口酒行業面臨的兩大困局一是進口酒「三無」:沒有超級品牌、沒有暢銷單品、沒有主流模式;二是進口酒價格虛高。經銷商或品牌營運商的國際採購鏈條長,致使沒有價格競爭優勢不得不賣高價。甚至至關多的沒信用的商家詐騙消費者,賺取暴利。
「中糧進口酒願意花時間,以資本為後盾,甚至去主動控股上游。」李士禕說,具體模式有戰略性合作世界名莊酒上遊資源,代理國際暢銷品牌、參控股酒莊、聯合合作伙伴開發專屬品牌等。
「信用安全、資本實力強、品牌強大,這些都是中糧集團的優勢所在。」李士禕說,但要縮短產業鏈,把這樣多的國際品牌整合到一塊兒,造詣世界酒業巨頭霸業,必需把觸角伸到市場的每一個終端,內含商超、煙酒行、餐飲、夜場、團購等,這就需要廠商共同努力,打造一個進口酒產業鏈整合平台,
據瞭解,中糧酒業擬在今年南京秋糖會發佈五大商業模式計劃,即通過樹立中糧1000「E+名莊薈」商業模式、打造中糧進口酒500優商專案、讓200個名莊酒商加入、挑揀100個品牌合夥人,同時打造中糧·名莊薈的全網行銷商業模式,其中讓白酒廠商介入進口葡萄酒的產業鏈整合,是重中之重。
「老的業務模式是一個高成本的模式。這個成本有兩個,第一綜合運營費用尤其高,第二產品費用高。」李士禕解釋,2012年前,進口葡萄酒的毛利確鑿很高,進口商採納人海戰術以直營模式為主,造成一個很高的綜合運營成本。那個時候經銷商進了不少名莊酒,產品庫存很高,結果名莊酒跌價後造成虧損至今。
「咱們要進行模式的從新構建,即下游構建進口酒全渠道行銷體系。中糧酒業不光提供產品,還提供服務,咱們每款酒通過組合用五個行銷模式出去,是產品加真正意義上的服務,最終締造全品系、全價格帶、全區功能變數,消費者信賴的、中國競爭力最強的進口酒商品組合。」他說,服務方面,譬如中糧·名莊薈組建了名莊薈葡萄酒學院,又組建設計中心,這些都是知識性教育,還開發了精品酒莊游項目等。
在全渠道行銷體系中,白酒廠商是中糧尤其看好的產業鏈資源。
中糧名莊薈把握的是主要葡萄酒國家前3名的品牌。中糧把國際品牌與中國市場深度合作,內含引入中國成立合資公司,而有實力的白酒廠商未來將介入其中。
目前,中糧名莊薈已有150個經銷商。有資料顯示,天津名莊薈旗艦店去年年6月份開業,已實現年營業額812萬¥元¥,年利潤162萬¥元¥,利潤率19.95% 按照中糧進口酒的計劃,籌備應用三年時間,在全國實現1000家「E+名莊薈」。
中糧進口酒除了了打造全國性的進口葡萄酒產業鏈平台外,還向白酒廠商開放平台商。據介紹,中糧進口酒事業部計劃三年開放五個共建運營平台。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咱們要找的合作的白酒廠商是擁有特彆強大的渠道能力以及執行能力的公司。」李士禕說。大廠是指一個省或幾個地級市首屈一指的白酒龍頭企業。大商是指一個省或幾個地級市網路籠蓋能力強的大經銷商。「屆時,他們也可能做白酒,也可能做其他的產品,也可能有一些其他進口產品。好多產品形成好多組合,就能把大的渠道開啟舊檔。」他說,
他透露,目前,已有山東的龍頭白酒出產企業以及中糧進口酒達成意向性合作協定,但正式協定將在秋糖會簽署。
另據記者瞭解,中糧酒業的五大商業模式還內含吸引當地中高端產品網路排名前三位的經銷商加入的500優商專案,有名莊酒銷售渠道的經銷商加入的200名莊商模式,挑揀100個中糧·名莊薈的品牌合夥人計劃,以及中糧酒業的全網行銷商業模式,這些都將在秋糖會一一揭開面紗。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