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想到的表層緣故:京東像個大超市,閱讀京東時跟逛超市一個邏輯,先把東西放進購物車裡,然後再去收銀台結算。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蘇寧易購有實體店,名義上更像超市,但為何又學淘寶可以立刻購買?
求大神分析更深層次緣故。
補充:後來看了一下,京東可以直接下單,入口是加入購物車旁邊那個淡綠色"輕鬆購",感覺很不顯明!淡綠色!!而且不登入京東不會浮現出來。
下列是來自@阿德的回答:
馬克一下,我確定往返答。(為了這個問題,我去問了JD這個功能的產品經理)
一、重現與解釋
這個功能我去實際體驗了一下,看看幾個大電商都是怎麼設計的,是否只有JD對比詭異。
a、淘寶的設計
b、京東的設計
c、國美的設計
d、蘇寧易購的設計
從功能設計上看蘇寧跟淘寶對比接近,JD以及國美對比接近。
實際使用情況「輕鬆購」與「當即購買」對比接近,請注意是對比接近,但不徹底同樣(一會我會說)。所以也不能說是徹底沒有當即購買。
二、為什麼是「輕鬆購」而不是「當即購買」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是輕鬆購,而不是當即購買?
a、案牘選取
拋開功能不說,光從案牘上講。」當即購買「比「輕鬆購」,更能理解的多。」輕鬆購「 太過文藝,對于不少使用者來講是不能理解的,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去嘗試體驗了一下,一開始還真以為沒有「當即購買」
那為什麼要選取這樣晦澀的案牘呢?
b、功能上講
使用的時候發現略微有點問題,不徹底是直接購買。
我去諮詢了JD負責關聯產品的同窗發現其實是後台可以有選取性的哪些商品輕鬆購跳轉到結算頁,哪些產品跳轉到直接下一頁,來應付不同類目的決策問題,有些類目直接下單對於使用者來講成本過高。
也就是說直接採納」立刻購買「在功能上就沒有這個彈性了。按這個邏輯來這個」輕鬆購「還真的挺隨便的。在使用者的理解上簡單看來是有點問題的,只可惜我目前沒有資料,不能直接的判斷這件事情的靠譜性。
所以若果給我一個選取的機會的話,我仍然是會選取採納」當即購買「,」輕鬆購」仍然是太隨便了。
三、實際情況是
於是我帶著疑惑,去諮詢了JD的同窗,實際真像是:
問:那為什麼沒有換呢?
答:東哥特喜歡用這個功能......
其實產品經理也想換,無奈。。。。
四、詭異的細節
而且我還發現一個很詭異的細節
若果你是登入使用者的話,你看到的是這樣的:
若果你是未登入使用者的話,你看到的是這樣的: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要這麼設計?
按理是可以放出來的,然而為什麼不放出來我找不到尤其好的理由。
可能是因為進入下一頁,需要使用者登入才行,若果使用者沒有登入是不可以的。
其實徹底可以放出來,在使用者輕鬆購的時候就引誘使用者去註冊。相信這一點JD的同窗確定也想過,可能是因為這兩個功能不屬於同一個組,又或是該頁面的邏輯對比繁雜,一般性電商下一頁的邏輯都會很繁雜,致使做未註冊使用者」當即購買「的成本會對比高,而且實際效果如何也是不詳。
本文由PMCAFF產品經理社區會員原創,版權歸PMCAFF產品經理社區及作者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保留連結。
原帖位址:http://new.pmcaff.com/discuss/index?id=129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