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的吃飯問題都是靠外賣搭救的,若果再來一點紅包以及優惠,似乎還真就找不到不用APP點外賣的理由了。無非,餐飲外賣O2O平台砸錢圈使用者的做法,似乎跟打車軟體的燒錢大戰頗有相似,不死幾家、不合併幾家,這場戰鬥似乎就不會完結。只是更糟糕糕的是,外賣平台想要超出電話訂餐的本色優勢,筆者真沒找見。

不要過高估客戶的忠厚度

通過網站或是APP點餐,會比電話利便多少呢?這是使用者的痛點。在打車領功能變數,客人按照以往的路邊招手打車模式時常打不到車,存在實實在在的市場需求,自然就留出了大量市場空間供滴滴、快的「縱橫馳騁」。

然而外賣領功能變數呢?以往的電話訂餐勝利率本身就很高,基本不存在訂不到餐的情況;另一方面,網路訂餐或是APP訂餐要受到第三方平台成熟度的影響,同時卻也並無給客人帶來更厚味、更健康、更快速的外賣服務,一切電話訂餐存在的「外賣等不到」、外賣「買家秀」、外賣不乾不淨等問題,網路外賣也都一個不落,甚至可能變本加厲地存在著。

那末,網路外賣到底給了客戶怎麼樣的「小廉價」呢?想來想去,還真就只剩下「優惠」、「補貼」這一項了。大家都曉得,優惠以及補貼並不會長久,等到燒錢燒得差不多了,一旦優惠以及補貼的減少有點什麼風吹草動,食客馬上就會轉移到下一個燒錢的外賣平台(編纂部轉戰順序:餓了嗎→百度外賣→美團→……)。

解讀君說:若果只憑燒錢這一項優勢圈客戶,還真不要過高估食客們的忠厚度。更不用說,若果沒有補貼,餐廳本身是否願意繼續使用網路訂餐平台都是一個問題,既然「我」一根電話線就能搞定的事,憑什麼要給你們「網路外賣」分成?幫你們站了台、開啟舊檔了市場之後,萬¥一你們坐地起價,接下來「我」怎麼辦?

「餓了嗎」對於錢是真餓了

BAT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繁投資外賣平台,美團外賣以及餓了麼都進行了多輪融資。「餓了麼」D輪8000萬¥美元¥融資才花了不到半年,E輪3.5億美元¥,以及F輪更瘋狂的6.3億美元¥融資,以及美團網7億美元¥的D輪融資,都讓人詫異得合不攏嘴。從側面看,融資越多,偏偏說明外賣平台們是「真餓了,要叫媽」。

網際網路巨頭之所以願意投資外賣平台,其實也是看中了外賣平台使用頻次高、客戶素質好的特色。更主要的是,餐飲本身也是線下支付的主要場景,跟打車軟體同樣,外賣平台也可以為BAT們的網路錢包線上下支付領功能變數「開疆拓土」、跑馬圈地,充當很好的馬前卒。

解讀君說:外賣平台要持續發展,必需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一家常年維持大額虧損的企業,再怎麼呼喊「O2O」、再怎麼表達「情懷」、再怎麼編譯「網際網路+」,甚至再怎麼叫媽,都是耍流氓。

外賣平台還得找真愛

筆者以前據說過一個經典的行銷故事,說是某個漢堡包品牌的微信號經營得很不錯,粉絲眾多。偏偏這家店對比作,某天忽發奇想宣佈,若果粉絲取締關注其公家號,就送漢堡一個,結果嘩啦一下子,粉絲數便跌得比前段時間的股票還厲害。

通過這件事兒,「粉絲經濟」有多懦弱一眼便知,加關注很利便,但取締關注也無非是動動手指的事兒,這原先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現在外賣平台可以憑藉巨額補貼拉到海量使用者,但使用者最終是要靠餐廳提供的厚味來維持的,粉絲不是用來「粉」平台的,所以表面再風光也沒用,等風一來,飄走了,你仍是浮雲一朵。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解讀君說:怎麼做到讓粉絲堅實地「粉」平台呢?走窄眾市場的小而美路徑可能反而可能更有效,因為能跟這些個性化餐飲平台在一塊兒的才是「真愛」,他們不會僅僅因為幾元¥錢補貼就關注你,自然也不會因為一個漢堡包就遺棄你。性價比,永遠是長久之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