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初創企業的春天來臨的7大標誌

草根法則

(1979年改革開放、1984年搞活經濟、1992年小平南巡)以及一次龍捲風(高速城鎮化)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的幾回重大歷史機遇。而這幾回歷史機遇,都是在中國遭遇危機的大背景下「逼」出來的。中國草根突起的「法則」就在於,日子難過的時候,才有機遇,變革都是被逼出來。變革,才有重生的機會。

十八大之後,中國的發展模式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所謂的「新常態」,恰是草根企業追求轉型突破的出路。企業家需要從以往「錯把偶然當必然,錯把泡沫當財富,錯把行情當能力,錯把老虎當大佬」的各種慣性中超出,回歸常識,回歸本色,回歸企業家精神,從產品、組織以及商業模式等多個層面推進企業的變革與重生。

不變,必定會死,扭轉,有可能活。這樣的道理對於一國這樣,對於企業也是同樣。每逢中國遭遇危機,人們往往會寄望於肉食者托底,但最後真正出來拯救世界的,卻往往是草根——或許歷史就會在不久的將來重演。寒冬總比春天來得早,主動適應以及需求扭轉者才有活路。

三個重建

在「新常態」下中國面臨的「重建」總結為三個不同維度上的「重建」:」舊常態「是高速城市化的歷史過程中,政治規則大於市場規則的生態。而高速城市化收場後,「新常態」下中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做得好就上去,做不好就掉下來。所以牽涉到三個重建,一個重建政治生態,內含官場的規則,內含反腐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時間。第二就是社會生態,內含道德水平,文化,價值觀等等。第三就是生態重建,自然生態的重建。這個重建過程,王志綱認為需要10年、20年的時間轉型才能轉得過來。

重建會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也就象徵著不是所有的「草根」都能看到將要到來的「春天」。政治生態的重建對於應市場遊戲的規則、社會生態的重建對於應商業模式的規則、生態重建對於應出產模式的規則。企業的重建不僅要適應中國的重建,而且要能堅持到重建完成的那一天。

新商幫

轉型時代,民企天然的小、散、弱的特色,促使其在發展過程中多採用抱團手腕,形成為了或以地功能變數鄉誼、或以行業協會、或以資本聯盟等模式聚合的各類商幫,然而實質性的東西很少,可以用「鄉里鄉親、互通有沒有、吃吃喝喝」來概括。而「新商幫」則以「頂層設計、產業進級、二次創業」為導向,有行業聯盟、市場聯盟、資金聯盟、技術聯盟四大組織形式。通過企業的聚合,推進企業甚至行業的進級、重建。

吃喝玩樂俱樂部的時代收場了,現在加入一個商會群體,要有更具體的目的以及動作導向,要對於企業發生實質性的助推力,把草根的力量聚合起來,就有可能發生化學反映。

後服務

跟著現用的產品多餘,消費者已完成為了從單純的產品訴求到以服務訴求為主導階段的轉變,目前不少產業正在步入「後服務時代」。下一個三十年從「平台為王」到「內容為王」。做服務行業、做餐飲、做保健養老產業的,未來都會找到發展空間。

後服務目前存在4大機會點:汽車後服務、房地產後服務、製造業後服務、健康產業後服務。

後服務」其實是將市場上多餘的產能以及資本配置到更細分、更長尾的市場空間中去,填補目前的市場空白。一方面,舊形態的產品市場需求趨於飽以及,另一方面,新形態的服務市場則亟待挖掘。

反向O2O

現在流行的「O2O」概念,一般指的是「線上to線下」,網際網路企業以及傳統企業雙向對於接,最有但願是傳統企業向線上的逆襲。現在已有傳統企業通過反向O2O線上上獲取了勝利。譬如「良品鋪子」,它一開始做實體店在全國布了1400家門店,通過網際網路化改造,打通了500萬¥會員系統門店,為網點配送,結果他線上上的發力致使線下火爆。

接下來,網際網路以及實體經濟交融是大勢所趨,「網際網路+」是給傳統企業家籌備的,先線下,後線上,可能成為許多草根企業的重建模式。

未來,社區服務、汽車服務、傳統餐飲、零售連鎖、大健康,是反向O2O的5個機會點。

草根的生長模式永遠是自下而上的,相比言必稱推翻的「網際網路思惟」,緊緊抓住手頭的優勢,或許是更為務實的模式。

拼兒時代

中國當下成熟的民營企業家往往春秋集中於40-50歲,在管理、溝通、商業模式的漸近式立異能力上很強,他們是過去多年間草根企業突起的主要推力。然而跟著這批企業家的身體、思維逐步老化,對于中國民營企業界來講,現在到了至關主要的選取接班人的歷史節點。民營企業要想以推翻性立異實現企業轉變,必需要憑藉「二代」企業家們的智慧與手腕。這在中國企業界,已有一些正在發生的案例。

所以說,一般人「拼爹」,而草根企業需要「拼兒」,有個好兒子,對于民營企業的進級、重建、改造,很主要。若果沒有一個好兒子,你的企業可能挨不到「春天」到來的時候。

工業4.0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今年《政府工作講演》提出,要施行「中國製造2025」。3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加快推進施行「中國製造2025」,實現製造業進級。草根企業以製造業起家為主的區位,除了了「網際網路+」的大勢所趨,製造業本身的改造進級也是必需突破的難關。與「逆向O2O」相似的,網際網路化與傳統行業並不是截然矛盾,實體經濟永遠是經濟體的基礎所在。大部份草根企業會在接下來的轉型期中死掉,少部份會通過網際網路化存活下來,而真正能咬緊牙關跟上整個製造業轉型進級的節奏,實現突圍的,恐怕只有極少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