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冬天,O2O企業沒錢熬無非6個月;2O2O降低行業的交易成本,創業者需要關注的企業BMi健康指數;3傳統網際網路邊際成本遞減、甚至趨零,O2O繞不開固定成本;4早備錢糧,時刻籌備過冬,估值與出讓股分不是最癥結。

今天上午9點,億歐網在北京萬¥達索菲特酒店主辦的「2015年中國O2O創業立異大會」已照序進行,這裡是億歐網本次大會現場演講內容實時報導中心,請親密關注。

本屆「2015年中國O2O創業立異大會」,邀請到百度、京東、趕集網、群眾點評、餓了麼、河狸家等最具代表性O2O企業的22位大佬做主題演講,高榕資本、真順基金、君聯資本、鐘鼎創投、君聯資本、德同資本、藍馳創投、真順資本、熊貓資本等9家有名投資機構合夥人,以及內含餐飲、生鮮、體育運動、醫療健康、B2B以及汽車等6大領功能變數24個精選項目參會。

下列是趕集網CEO楊浩湧的演講內容要點:

1)寒冬天,O2O企業沒錢熬無非6個月,錢不到賬,一切都是扯淡;

從二手車到58到家,到房產,到兼職服務。

2)O2O降低行業的交易成本,O2O創業者需要關注的企業BMi健康指數,使用者購買成本、使用者留存、使用者產值;

3)瓜子二手車使用者產值,一次交易,終身服務;

4)一年混戰後的O2O戰場格局,分橫印平台、直印平台、垂直專業服務;

5)傳統網際網路邊際成本遞減、甚至趨零,O2O繞不開固定成本;

6)規模抉擇一切的O2O領功能變數,早備錢糧,時刻籌備過冬,估值與出讓股分不是最癥結的;

7)最拿錢的,拿大錢,必定要過橋貸款;

8)不要因為一棵樹,就拋卻整個森林。

下列是趕集網CEO楊浩湧現場演講(有刪減)

楊浩湧:大家好,O2O其實都是對比草根的,看我基本上能看得出來,做的都是對比精細的活,銷售人員到外面掃街,今天的這個主題,臨時改為《渡過O2O寒冬的幾點建議》,是現在不少O2O創業者但願能聽到的事情,也是過去十年中創業的一些感想。

對于O2O的看法,咱們孵化不少項目,內含二手車、 58到家業務、也內含房產以及本地日子服務領功能變數,還有兼職,都在從資訊去轉變,O2O的規律並不說大家也都曉得,O2O的規律是降低行業的交易成本,還有提高行業的交易效力,這兩個事看似很簡單,然而我覺得暗藏在後面的,所有創業者需要關注的是BMI健康指數。無論做什麼樣的業務,我覺得基本的標準以及打法是遞推以及補貼迅速的會萃單量,因為投資者只看定單量,你比對於手大兩倍,就能做更大的定單量,然後拿更多的錢,一直往前走,這個行業有前驅,就是這麼做的。所有企業者拚命、不停的融資,然而有一些公司在網際網路寒冬時發現投資人不看重這個,若果你的補貼每月幾百萬¥、上千萬¥的燒,然而沒有定單,會發現投資人再也不給你投錢很快就收場了。

這個時候回頭看,任何O2O企業像一個人同樣,有他的健康指數,這些指數是什麼呢?

第一個是使用者購買成本。其實以及網際網路同樣,無論你做電商,仍然是早先做資訊仍然是做門戶,逃不開買一個使用者要花多少錢,內含你在市場街頭髮傳單,每一個人的薪資,每一個人發多少傳單,轉化多少使用者,下載你的APP,由他的薪資除了以每一個人拿到多少,算他使用者購買成本到底是多少,這是線下的,內含去做下載,買一個使用者,我想行業最廉價大概3塊錢左右,到了啟動有可能到10塊錢,若果二次啟動可能更高,達以20塊錢左右。

第二是使用者留存。跟著融資數值愈來愈高,然而創業者很少有人去看,反正融到資就去買使用者。還有使用者留存,不少的辦法把使用者買到平台上,留存是多少,每月下單頻次是多少,直接抉擇你商業模式是否健康。

第三使用者產值。一個使用者在平台一個月下幾回單,這些單的客單價多少,毛利多少,折算一年給你發生多少產值。為何叫O2O創業的三個BMI指數,做地推以及補貼這個數你計算無非來,這個冬天會至關痛苦。購買成本至關高,不停的往上頂,5塊到10塊到15塊,你撒十個人,我撒二十人,這些使用者購買不停的做高,反過來去看,假如花幾十塊錢買一個使用者,你的客單價是20塊錢,這些都是有服務成本的,若果毛利只有幾塊錢,現在典型的O2O使用頻次一次、兩次,花四年的時間才能回本,若果四年時間能夠回本,使用者量越大,虧錢越多,你整合在一塊兒看你使用者購買成本多少錢,看周留存、月留存,月留存20塊錢不錯了,一個月之後成本250塊錢,相似的流失量,看使用者,若果他的產值一個月只能給你貢獻淨利潤,若果是20塊錢,30塊錢的時候,就面臨還有兩年時間,使用者回本前提是這樣,對於手一補貼他就走了,這是整個O2O的問題,高速疾走的時候,是不太健康的公司,這個公司這個時候會容易出問題。

咱們去看「瓜子」,打了不少廣告,不少人說真有錢,其實在做的時候,58已是上市公司,啟動這個項目是在去年11月份股東會時是很忐忑的,以及當時競爭對於手58競爭仍然是燒不少錢的,今年廣告費兩家差不可能是15個億,去打這些廣告花的錢。當時啟動這個項目,有人問為何不做到家,咱們說對於手已做了,不能做第二名,二手車有不少同行,比咱們做的早,為何做這個事情,一輛車八萬¥塊錢的交易額,掙三個點兩千四百塊錢,這是你完成一次交易在當月咱們賺到的錢,然後看了一下金融服務,在那個時候大概12%的使用者會買咱們的保險,去算一下,這個數,當時只是做信用貸,沒有典質貸算上去,咱們做了預測20%的使用者會做咱們典質貸的使用者,這個對比細。保險服務10%,咱們做了推算,若果咱們保險的服務做的足夠好,保險降下來能到30%,車後服務,按照五年去算,一個使用者把他拉進來之後,這些使用者多少人買你的保險,下面二手車的生命週期五年,下面五年會享受你的後續服務。

購買以及交易服務以及後面的衍生服務是1:10,前面的兩千五再去補貼,後面有兩萬¥會在四、五年以內會去給你,這樣算的話,提到剛才的使用者取得成本會做多大,這個反推過來市場上大規模打廣告應該是適合的。這是咱們剛才算瓜子二手車使用者的BMI,不是地推以及補貼不對於,這三個數若果算的不夠清楚茫然去做有可能出問題。

一年之後,現在這個市場,基本上三類平台在做:

第一個橫印平台,到家、京東以及美團,群眾點評是很勝利的公司;

第二個是直印平台,瓜子、二手車,金融售後服務的;

第三個還有垂直專業服務平台,土巴兔;最近看到他們不少廣告,他們BMI也是很緊張的。這三個品類,咱們預測將來的O2O格局,這三個品類會長期存在。

還有一塊,咱們看O2O以及傳統行業是不同樣的,在坐各位已意識到,不少創業者二次創業,以前做網際網路創業,傳統網際網路像趕集,它的邊際成本遞減,你的網站愈來愈大,使用者購買流量不斷增添的時候,你所有後台的研發成本銷售成本這些東西會愈來愈小,甚至趨近於0。O2O不是這樣,趕集可能是個位數的,因為這是獨一要斟酌的成本,有一天廣告停了,後台人員產品研發全停了,還有網站賣廣告做定價系統始終賺錢的,O2O不是這樣的,把這些人停了之後有固定成本,這些人上門的錢,發的薪資,在提供所有這些服務,都是有成本的,若果把這個固定成本改掉使用者就不存在了,這是最大的區別。所以致使的問題是,規模抉擇一切O2O領功能變數,資本對於O2O的是乘法效應,其他行業不是這個問題,然而O2O裡面沒有規模就沒有未來,然而規模是每一單成本裡面要付出換來的。

再去看趕集,咱們兩輪寒冬,08年資本寒冬,金融危機咱們進入,當時還好咱們幾十人的團隊,然後高管不拿薪資咱們就抗過去了,第二輪面臨漫長的寒冬,10年的時候打廣告戰,最先的時候每月燒兩千萬¥,還有一個月就死了,有不少邊際效應,成本砍掉就盈利了,然而六個月對於O2O來講下面六個月還融不到錢,我覺得是死。

若果你算你的錢只能撐六個月通過砍成本把冬天過去不太可能,因為資本的乘法效應,很難。所以給在坐各位的基本建議:

早備錢糧,時刻籌備過冬;估值與出讓股分不是最癥結的,不少VC講同樣的話,最拿錢的,拿大錢,必定要過橋貸款;錢不到賬,一切都是扯淡;不要因為一棵樹,就拋卻整個森林;所以有其他投資人,維持良性的溝通,你們的事跡增長很主要的,萬¥一他不投呢?

那末,剛才提到瓜子二手車,在做不少事情的時候追尋123法則:一份運營,兩份使用者補貼,然而咱們花了三份的錢服務以及基礎設施,每一個業務跑拿著錄音筆,咱們後台整個系統做了不少後台開發去支撐咱們線下銷售,把咱們的服務質量做的更好,這些看咱們的廣告的時候咱們花了三份的錢在下面,只有這樣的企業高速增長的時候才是健康的。

擴張的前提打透單品,打透單點,瓜子二手車北京站試點三個月。燒錢是手腕不是目的,其實花了很長期,年初的時候一億美金老說為何不打,其實咱們沒有籌備好,六個月擴張城市打造服務擴到四個城市的時候,廣告效果給大家看一下,發現每一個城市使用者的體驗,對於咱們的服務很滿意,而且收入開始安定增長的時候。在9月開始,二手車的旺季開始打的高,這個是結果。看一下瓜子二手車的廣告,百度已到十幾萬¥,對於手大概停留在二、三萬¥,咱們廣告沒有明星,所以看到即便你高速擴張的時候,BMI指數很主要,每一個創業者高速疾走,快速補貼的時候,關注剛才三個指數。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謝謝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