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以及群眾點評合併,這是這個長假收場後,網際網路資本動作的重磅動靜之一,誘發業界關注。三章電商不打算就資本市場的一些狀況進行點評,畢竟現在資本乏力,融資難題,已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沒有什麼好說的。而從行業看,美團與群眾點評的合併,實際上也無法對於行業造成多大的影響,美團與群眾點評,其實都無法掀起O2O的大浪。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無非,美團以及群眾點評的合併,從業務角度,仍然是有必要說一說。我認為美團與群眾點評是最為互補的合併。
群眾點評的創設很早,最開始就是以點評線下商舖、促成線下商舖的交易、服務於線下商舖的推廣。群眾點評興起的時候,仍然是有O2O概念的,但卻遠非現在的o2o。跟著網際網路業務的發展,群眾點評也不斷地加入團購、O2O的業務,發展狀況,卻差強人意。緣故無他,受制於群眾點評的核心業務,其實他們想要開展團購之類的O2O業務,仍然是很難題的。從設立之初,群眾點評的品牌內涵,就已被固定在推廣平台,對于消費使用者來講,上群眾點評,也僅僅是來也許商戶資訊,也就是說,對于消費使用者來講,就是來取得資訊,而非消費。這也就註定了群眾點評的核心,只能是內容,而無法成為交易平台。恰是因為這樣,這麼多年來,群眾點評的業務線,一再變動,優惠券、團購、O2O,都不曉得變動了多少了。
群眾點評的團購,其實也發展了良久。然而很遺憾,發展的並不如人意。時至去年,群眾點評團購的招商體系,都還讓商家看得一頭霧水,分了太多的等級,收費也太貴,對於自購的份額的請求,或是說請求商戶保底銷售額的額度,看得我馬上就打消了年頭。賺不賺錢到在其次,我都懷疑,若果那次達成為了合作,怕是要虧個十幾萬¥進去。實際上,團購最旺盛的時候,每一個平台都會請求商戶刷單的,也都會有不等同級的請求,但跟著團購的勢弱,無論是美團仍然是糯米,都有所扭轉,群眾點評卻在逆潮流而行。
這其實也就是群眾點評到今天不溫不火的緣故。他們早以偏離了核心業務,而不斷追趕新興業務,但有無對於新興業務的準確認識以及對於形勢的正確判斷,所以也就跟不上新興業務發展的節奏。
美團倒是專註於核心業務,從O2O的線下消費,團購,再到自我微立異的閃惠,儘管跟不上燒錢的速度,但他們專註且能緊跟行業腳步。無非,咱們應該明白一點,美團原有的團購業務,其實就是行銷,而且所需要的行銷成本,已十分龐大。現在O2O行業的變局,又造成巨頭血拚,更為雪上加霜。對于美團來講,其實必需要整合資源,沖抵燒錢競爭的傷口,才有可能殺出一條血路。
美團整合資源,其實沒有太多的斟酌。資本資源,已是無以為繼,那隻能從流量資源整合。也就是說,美團最佳的出路,就是跟時下正強勢的網際網路公司合作,將美團的業務,遮天蔽日地鋪向全網,從而開源。但很遺憾,美團的選取仍然不多。群眾點評,是美團少得可憐一些選取之一。
再回過頭來看,咱們發現,實際上,若果群眾點評在團購或是O2O剛剛興起之時,就單獨設立公司,發展團購的子公司,或是O2O的子公司,群眾點評母站以及團購業務、O2O業務子公司守望相助,互相輸血,也許,也不至於到今天的境地。但他們並無這麼做,所以,什麼業務都沒有發展好,無論是老使用者,仍然是老商戶,流失的是不少的。
若果美團以及群眾點評合併,進行資源整合以及改善,美團專註於O2O以及團購,群眾點評專註於內容與使用者維護,這對于兩家來講,互補優勢是很顯明的,這樣也許真的能解脫各自的困境,煥發出新的生機。
(作者:李金林,暱稱三章六款,運營三章電商自媒體(www.lijinlin.top),從業經驗豐厚,歡迎與大家一塊兒交流。我的微信公家號:lijl201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