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圈子裡到處在傳一則謠言:美團以及群眾點評要合併。涉事兩家公司都言之鑿鑿地表示純屬謠言,但這事看著,仍然是,以及真的同樣。

媒體廣為引征的文字裡有這樣一段:兩家現有股東將權益注入新組建的境外公司,比例大致為7:4。

這話有些奇怪,美團佔7成點評佔4成?這不可能,搞不出11成的公司來。

7比4一個有可能的解釋是:一方的七股等於另一方的四股。從過去一輪輪融資的估值來看,美團貌似更大一些——15年頭上,依據美團的融資推算估值在70億刀,而點評大概是40億刀。七比四大概是這麼來的。

但晚間商業週刊發佈資訊說,比例接近5比5。

美團點評,有點像滴滴快的。

其一,都是咬得很緊的且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正面競爭對於手。

其二,暗地裡都有此外兩個巨頭的身影:阿里以及騰訊。

阿里對於美團,分別在11年以及14年都進行過投資。騰訊對於點評,14年進行了戰略投資,15年追加。

但美團點評以及滴滴快的又有所不同。

其一,雙方的業務比滴滴快的合併時的業務雜得多。

其二,阿里以及騰訊都沒有對於美團以及點評全然控盤。新公司的大股東既非阿里也非騰訊,頗有可能是紅杉這個兩邊從開始第一輪就都下注的頂級投資機構。

五年前,資深媒體人申音寫過一篇部落格,題為W以及L。

其中L被當成接地氣的典型,而W,「我一直覺得,他是矽谷Geek們的中國版。」

申音近乎於不客氣地這樣寫道:W所追求的網際網路,其實是一個「美式的網際網路」。

這位W就是美團的王興。

王是連續創業者,做過校內(也就是今天的人人),江湖上一直有種說法是資金實在跟不上被迫賣給了陳一舟。大概心裡很不爽,就又做了一個「海內」,無疾而終。還搗騰過飯否這個中國類twitter,盡人皆知,有疾而終(儘管後來活了過來,但毫不是滿血復活的)——時間上,飯否其實早於海內。

所以申音說:

W比L擁有更多的掌聲以及名聲。但遺憾的是,他做了好幾個連投資人都覺得很酷的網站,卻始終沒有賺到大錢。緣故不外如下:要末是起個大早,卻被一大堆抄近道的同行給圍追堵截;要末因為資金接濟不上,只能讓一個更有資源實力的大公司直接吃掉,還有的不曉得觸了哪根高壓線被主管部門直接暫停。

但人真的是會。。。長進的。

美團是從萬¥團大戰的屍骨裡爬出來的,有一種說法是,這場大戰就是王興開的第一槍。到底是誰開第一槍不主要了,主要的是,這場大戰,徹底錘(gai)煉(bian)了王興這位「矽谷Geek們的中國版」。團購大戰,以及技術沒什麼關系,以及地推、融資、商業談判卻有著緊密的關系。而且,中國式的團購,充溢著中國的特色,與老美那個Groupon沒什麼關聯了。

美團走到今天,滿打滿算,五年半。

群眾點評呢?

那是一個古老的網際網路公司:03年4月成立,算到今天,一十二年半的主了。在中國網際網路裡,絕對於是前輩級的。

網際網路行當裡,你古老但又遲遲不能上市的,那就等於是在說:慢公司。

點評是夠慢的,以及北京那個豆瓣,一南一北,是中國網際網路裡很神奇的景色線。

搬移網際網路對於點評是一個大大的利好,原先搞本地服務的,搬移比桌面,更易有場景。

讓點評真正走上快車道的,是搬移網際網路。後來有了騰訊的撐腰,倒也走得不慢。但你會看到的是,點評本身,是有點被推著快的。

要說狠辣以及堅忍,我個人,仍然是更看好王興。這位以前可是個屢敗屢戰的Geek。張濤沒他狠辣以及堅忍。

一說起美團點評,圈子裡很容易想起另一個O2O:餓了麼。

點評還曾經經投過餓了麼。

做本地服務的,還有一個強手,那就是上次合併案的兩位主角:58同城以及趕集。

當然,吃吃喝喝這種事,58趕集涉入的,沒有美團點評餓了麼那末深。

但還有一個哥們,其實正在悄沒聲息地搞這個事。

那就是螞蟻金服(支付寶)。

這兩天你開啟舊檔支付寶APP,在螢幕最中央,你會看到這麼一個東西:「全民開店,邀請店舖入駐賺300元¥」。

道理倒是很簡單:若果張三勝利邀請李四的店舖上支付寶(所謂上支付寶,就是在支付寶裡有個商家頁面,普通使用者可以通過「左近」這個模組進去),就能獲得300塊新台幣。

誰最容易賺到這300塊?

反正確定不是我,我以及本地商家就是個買賣關系,壓根不認識他們。

最容易賺到這300的,是地推人員,是這幫O2O網站們僱傭的地推大軍。

原先就因為業務關系認識,現在再說一句讓店舖掛到支付寶裡去,自己賺300,商家其實也沒什麼損失,這不挺好。而且對于地推的僱主來講,也很難去查辦阻止這種事。

支付寶這手蠻鬼的,這是應用別人養的隊伍干自家的事。

淘寶。

這兩個字其實是樹立起一種模式的。

在不少細分領功能變數裡,創業者都會說:我要做這個領功能變數裡的淘寶。這句話很容易理解:搭一個平台,把供需雙方都接進來,撮合交易,然後賺取佣金或是廣告。

但其實不少領功能變數並不適宜樹立淘寶。淘寶模式有一個主要的前提:供需兩端都得海量。不海量無稀缺——平台本身價值會很低,很易被略過。只有足夠海量,才不會被略過。

線下是可以有淘寶模式的。因為線下的商家足夠海量,線下的消費者也足夠海量。但沒有搬移網際網路以前,場景不具備,很難有線下的淘寶。

美團、點評、餓了麼,甚至於58趕集,你都會看到那種「線下淘寶」的痕跡。

但對于支付寶來講,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線下淘寶」由非阿里公司搭建而成。

當阿里系的淘寶、天貓強壯如牛時,支付寶讓不少銀行很頭疼。

因為對於銀行來講,支付寶就是一個黑洞。他們能看到消費者出去200塊錢,但不曉得消費者這200塊去哪兒了。這事只有支付寶曉得。

而線下淘寶——無論是美團,仍然是點評,仍然是什麼飽了麼餓了麼——一旦建成,就該輪到支付寶像銀行那樣頭疼了。

O2O可讓使用者從支付寶裡向平台充值,然後再用這個充值金額去購買消費品。支付寶以及當年銀行同樣:曉得人出去了200塊,不曉得200塊去哪裡了。

餓了麼就在用「免配送費」吸引使用者充值。

再玩下去,O2O們買個支付公司,自己均可以玩網際網路金融了,哈。

支付寶暗地裡的螞蟻金服以資料立身,資料黑洞,是它最不樂意看到的事。

但對于支付寶來講,一個橫在面前的大難題是:使用者只有以及錢有關的事才會想起它。叫個肯德基外賣,你倒是可以問問你自己:你會不會點開支付寶?

這是一個漫長的征途,螞蟻金服狠下心來,做了個螞蟻聚寶,先把賺錢的事從支付寶裡慢慢剝離出去,然後要把支付寶定位成消費工具。大量商舖不接入,怎麼敢說自己是全方位的消費工具。

回到美團點評合併案來。

未來的這個「線下淘寶」,一種說法是張濤要淡出(這是優酷洋芋的弄法),一種說法是要雙CEO制(這是58趕集的弄法)。

無非我倒是更看好王興主導一些。跌倒好幾回的人,站起來會更強。

儘管作為一個上海人,看到魔都為數不多的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就此歸於帝都公司門下,總有些胸悶。

魔都不適宜網際網路創業的說法,又增添了一條證據。

—— 首發 扯氮集 ——

說明

本文可以在不改動內容的前提下自由轉載,轉載請在文末標明如下資訊: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魏武揮,科技專欄作者,執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天奇阿米巴基金(skychee.com)投資合夥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