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逛商場的時間就已很少了,誰還會去逛沒有什物只有照片的嘿客店?同理,人們網購需求已不容從前了,還會在一台比大型貨櫃機上點擊「當即支付」嗎?

今年國慶節前一天,速遞易的母公司三泰控股發佈公告,稱其與豐巢科技、順豐投資等公司談判的投資計劃終止。

這項談崩的投資計劃是今年7月底三泰控股與順豐達成的,一旦協定達成後,豐巢將增資認購速遞易30%~40%的股權,但直到國慶節前,雙方對於速遞易的總體估值、入股比例、業務合作(涉及網點佈局、運營模式、品牌形象、出產運維協調等)未能達成一致,標誌著速遞易跟順豐「談崩」了。

搭話順豐、菜鳥,速遞易仍然很「差錢」

今年,速遞易迎來了兩大國內快遞巨頭:順豐以及菜鳥。前面已說了,順豐以及幾個快遞公司投資成立的豐巢科技,計劃認購速遞易30%~40%的股權;隨後不久,菜鳥網路、圓通、申通、中通、韻達等一眾公司與速遞易簽訂協定,在業務層面上開展合作。

一時間,這家號稱國內最大的快遞櫃公司備受矚目,成為順豐、菜鳥這種巨頭的「賓上座」。然而好日子不長,僅過了兩個月,速遞易便與順豐宣佈「談崩」,終止了投資計劃。

實際上,這兩年一直在大手筆投入的速遞易很差錢:三泰控股的2015半年報顯示,201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9.96%。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則虧損9201.3萬¥元¥,同比下跌233.41%,虧損進一步擴展,公告公佈的虧損緣故是速遞易仍處於投入期,資金投入較大。

快遞進入資本整合 快遞櫃依舊草莽

進入到2015年,往日依靠淘寶包裹發家的快遞公司,受到線上電商增長放緩的影響,快遞量也隨之放緩,快遞企業隊伍也隨之分化:以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四通一達」分裂,圓通借力阿里,聯手菜鳥,試圖將自己打造成第二個順豐;而申通、韻達等快遞則向順豐靠攏,一塊兒出資打造的「豐巢」便是其中的產物;中通以及天天則在業務管理長進行合併,最大化改善資本。

經由了持續多年的價格戰之後,快遞公司終於認識到聯合的主要性。

另一頭,快遞「最後一公里」的主要末端快遞櫃卻在最近兩年裡迅速發展,除了了速遞易外,中國郵政的「E郵櫃」、中集電商的「e堆疊」以及順豐的豐巢等紛繁佈局。

從地功能變數上看,成都等西南城市以速遞易為主,上海富友集團的「收件寶」以上海為大本營,方正科技以北京為起點鋪設智慧櫃,深圳的1號櫃,快遞企業尚未一統江湖,快遞櫃早已成為新的江湖了。

然而,這個江湖也沒規矩:櫃子設計多大尺寸?該不該收費?再加之與小區物業的七七八八的關系,快遞櫃江湖的水太深。

速遞易跟順豐「談崩」,喪失了融資的大好機會

社區O2O的白日夢?

為什麼眾多公司這樣看重放在小區裡的快遞櫃?三泰控股董事長補建有這樣的戰略構想:通過快遞櫃,可以打造線下熟人社群連線社區服務與需求,樹立社群O2O的場景,進而社區金融、生鮮配送、日子服務等O2O的功能整個實現。

這幅場景看上去是很美,但沉著想一下:我是否會在公用的機器裡交水電氣費甚至存款理財?我是否願意把生鮮食物放進一個公用的容器裡?我在快遞櫃取了包裹之後,關上門一走了之,根本不會在機器上購物、繳費,快遞櫃上面的未來功能,現在的紅旗連鎖便民機器早已具備,但我依舊使用手機來動作涉及錢財的東西。

客觀來講,快遞櫃使用頻率並不高,並且屬於消費的末端,很難成為使用者再消費的通道。再加之鋪設快遞櫃的成本動輒幾萬¥塊,也不難怪速遞易一直在虧,快遞櫃公司也尚找不到盈利模式。

速遞易也好,順豐也好,這些有著大量下線資源的公司缺乏的是阿里、京東的線上資源,就像順豐做嘿客店同樣,但願藉助線下引流線上,快遞櫃也但願用櫃子開啟舊檔線上的口子。但細心想想:人們逛商場的時間就已很少了,誰還會去逛沒有什物只有照片的嘿客店?同理,人們網購需求已不容從前了,還會在一台比大型貨櫃機上點擊「當即支付」嗎?

做任何一件事要想把它做好,首先必需遵循遊戲規則,孩童時代做不少事情,都會有人奉告你遊戲規則。然而成年之後做事,是需要自己去試探以及總結遊戲規則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嘮嘮叨叨老是但願大家遠離虧損以及詐騙。免費定閱微信公家號:gpzx158【長按字母複製】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股民長期受益的公家微信,關注後免費推送財經資訊,個股,大盤,盈利模式的學習,趨勢,選股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