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小米發佈了2015年度所謂的「新旗艦」小米4c,1299元¥的價格仍然相符小米主打性價比的產品策略,但小米4c發售以前官方一直鼓吹的開放購買則全然不是小米行銷的傳統模式。
小米4c真的不用搶購了嗎?開放購買是因為產能的提高仍然是行銷策略的轉變?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小米的飢餓行銷。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2011年才發佈了第一款手機的小米公司,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憑藉擁有超高性價比的手機產品以及卓越的定製系統,迅速成長為國內智慧手機行業的領軍企業。2014年這一年,小米手機出貨量達到了驚人的6112萬¥台,平均天天就有近17萬¥台小米手機被售出。
儘管小米的產品很優良,價格十分誘人,但其飢餓行銷的模式卻一直遭人詬病。
成本,仍然是成本
許多手機廠商在召開新品發佈會的時候老是在強調,他們的手機是以成本價或是低於成本價的價格在銷售,然而任何商品的成本都遵循著邊際成本遞減規律,即跟著某件商品產量的增添,產品的成本會愈來愈小,也就是咱們通常所說的攤平成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現在很流行的團購。
小米公司就像是一個團購網站,它先設計出一個完整的產品,並標出一個極低的價格吸引足夠多的消費者購買,然後通過預購的模式提前預估產能,從而與上游提供者以及代工廠議價。總結起來就是,小米是在帶著消費者一塊兒團購手機的元¥器件。當年小米手機官網資料作假,其實主要就是做給提供者們看的。
硬體產品的出產與軟體產品很不同,整個流程涉及設計、開模、物料、出產、庫存等諸多方面,其對於現金流、成本以及供應鏈的節制都有極高的請求。小米以前作為一家初創公司,在供應鏈節制方面並無太多經驗,並且一家新公司出產的新產品是無法在物料供應以及產能供應上獲取足夠的優待以及籌馬的。通過MIUI等軟體累積了粉絲的小米,採用銷售期貨的模式能夠在短期內提高其本身的議價能力,消費者預先支付的部份費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小米創業前期現金流不足的情況。
盡人皆知,硬體產品中元¥器件的效能以及價格都大致相符摩爾定律,即單位價格所能買到的硬體效能,在18到24個月以內就會翻一倍。元¥器件的成本會跟著時間的推移而愈來愈低,小米發售期貨,同樣有這方面的考量。發佈新的產品需要搶佔先機,然而銷售新產品卻不用,尤為是以性價比為買點的產品,小米的不少潛在使用者都願意為了這樣的產品而等待一段時間。
雷軍一直都認為,對于創業公司來講,主要的不是發展,而是要活著。小米公司在創業早期採用的飢餓行銷的手腕爭奪生存空間,正相符雷軍自己的思考方向。
還要飢餓行銷嗎?小米已再也不是曾經經的小米
從紅米Note 2開始,購買小米的手機竟然不用搶購了。小米4c發佈以前,小米創始人之一的林斌在微博上直言,小米4c也會開放購買。對于這樣的好動靜,泛博米粉歡欣鼓舞,奔波相告:「小米終於不用搶購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紅米Note 2的供貨量確鑿較為足量,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缺貨現象。而小米4c就沒這麼幸運了。9月23日上午十點鐘小米4c開放購買,許多消費者在漫長地排隊之後,並沒能如願買到小米4c,小米4c的機型也已全面缺貨。
莫非又被耍了?說好的全面開放購買呢?我為何要說「又」?
同樣採納了高通驍龍808處理器的奇酷手機旗艦版要在十月中旬才能發貨,小米4c在現階段可以大面積供貨,無疑是間接地證明了現在的小米對于產品供應鏈的節制更為成熟。
小米很早就意識到,老是給消費者畫餅的飢餓行銷絕對於不是長久之計,久而久之,既不能有效地提高粉絲的粘性,又無益於更廣闊市場的拓展。有錢了之後的小米正在努力解脫自己「團購公司」的形象。
目前,小米官網在售的手機機型達到了8款,再加之眾多智慧硬體裝置,小米旗下已擁有了眾多的產品線。大量硬體產品的設計以及出產很考驗一家企業對於供應鏈的把控的,而經由這幾年的發展,小米做的已愈來愈好。
跟著小米自主研發的不斷深刻(據說已在研發SoC)以及供應鏈的愈發成熟,或許再經由一次產品迭代,小米手機就會徹底告別搶購。
拋卻飢餓行銷的另一個目的則是為了打壓自己的競爭對於手。
小米勝利之後,小米的商業模式就一直在被別人借鑒以及模仿,理解了小米經營精髓的廠商們紛繁祭出了飢餓行銷的大招,尤為是小米的主要友商-—魅族。魅族在2014年瘋狂地擴張了自己的產品線,並且所有的產品也都以期貨的形式發售。魅族以及小米在產品的設計上到底孰優孰劣,其實很難說得清楚,因而,是否有現貨就在很大程度上抉擇了普通的消費者對於兩家產品的選取。
小米4c已開放購買,無非開放的量並不足以知足消費者的需求,想要買到仍然是需要拚一拚網速以及人品。但可以預感的是,小米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會拋卻飢餓行銷,這既是因為小米對於供應鏈的節制力以及影響力獲得加強,同時也預示著小米公司正在向更深層次的方向發展。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家號:purestechnology,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