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下雨,公司要嫁人,點評美團的員工怎麼辦?

六月天,孩兒臉。

網際網路公司的合併連橫也差不多這個模樣。

趕集以及58合併的前一天晚上,我的一個在趕集的朋友加班到12點,在開閉門會議,主題是如何幹掉58同城。收到確認合併的內定信,他發自內心腸,爆了一句粗口。隨後不久,跟著他自己上司的職位變更,他以及同去的幾個同事都離任了。

這個場景在任何一次合併案中均可能發生,也不算奇怪。縱橫捭闔之下,個人的閱歷造詣不少段子。譬如有人從美團前往微日子,然後到了點評,現在兜了一圈又回到一塊兒了。

還有在某個公司與領導憤而拍桌之後,直奔友商公司的,然後發現前同事又成為了現同事。

在資方壓力,公司大利面前,個人的恩怨得失不需要說太多,也太多無法說。誅心的話已被古人說遍,「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資本既然驅使合作,兩個公司的高管快速敲定合作,那必然有足夠的利益在驅動,大家對于足夠光明的前景達成為了共識。譬如一個足夠龐大的O2O公司,唾手可得的更多融資,站穩一個細分領功能變數並且繼續延伸延伸。一切美妙如畫。反正老大老二合併的事兒也不新鮮,遠有洋芋優酷,近有滴滴快的、58趕集。

合併如大婚,親戚朋友齊聚一堂,各種祝福憧憬未來的美妙日子。但在整合中卻免不了過日子一般雞零狗碎,甚至雞飛狗跳,尤為是這樣一個暗地裡不少利益糾葛,帶著不少無奈以及讓步的婚配。

所以說,群眾點評以及美團的未來有多好,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有多少。美團成立5年,群眾點評成立10年,兩個公司的整合會比滴滴快的難度成幾何指數倍增,跟58同城以及趕集相似。

滴滴快的整合後幾個月被估值翻倍,而58以及趕集整合之後幾個月,58市值先翻倍,又逐步回落到原先的水平。整合效應並未凸顯,之後只能再歷時間或是下一個性感業務來證明。

新估值來自規模效應、生態構建、業務拓展以及由此帶來的更大上升空間,滴滴快的做的很好,58同城以及趕集也在發力新業務,但在速度上無法跟滴滴快的相比,也直接反映到估值上。慢有歷史以及現狀雙重緣故,而這些不利因素放到美團以及點評只多不少。

美團以及群眾點評整合需要解決幾個很難的問題,內含最高管理者、公司文化衝突、冗餘員工消化、業務取捨以及隨之而來的巨大利益紛爭。

無論對於外怎麼說,不少合併其實在開始的時候,就會定一個基本的主次之分。一方主導,另一方稍退一步或是直接隱退。攜程以及去哪兒一直談不攏就是因為兩個天才誰也不肯拋卻主導權。滴滴以程維柳青作為主導,58的聯合CEO軌制其實也是以姚勁波為主。

群眾點評以及美團的第一步就難以取捨。從美團以及群眾點評換股比例來講,其主導權之爭會很激烈。通常大家都覺得王興會更為強勢,群眾點評的張濤可能是結束的一方。

目前從公開銷息很難看到足夠有效的資訊來支撐一個合理的預判,而我自己有兩個都算可靠的資訊源竟然給到相悖的動靜,無法左證。一個趨向說美團主導,一個則說騰訊在這次合作中出力不少,會更傾向於讓張濤來負責。

這種僵持象徵著王興以及張濤都會長期存在,就是所謂的雙CEO雙董事軌制會持續很長期。不能說兩個領導就不好,然而王興以及張濤迥異的作風,以及由此帶來迥異的甚至互相歧視的公司文化,在整合中必定會發生激烈的碰撞。

從產品形態來講,美團採納的是多個艦隊啟程,最後但願整合成聯合艦隊,然而現在整合階段,大部份資訊停留在各自為戰的階段。而群眾點評是先做好框架,然後再填充業務以及內容,儘管團購這個單項業務沒有獲得大的進展,然而生態模型的架子已搭好了。到底要術仍然是要道,代表著目前點評團隊以及美團團隊的不同利益訴求。

換句話說,群眾點評是組合工具套服,是生態,但美團有多把刀兵榜排名前茅的利器,理想狀況確定是雙方合併到一塊兒。

然而,群眾點評一直是開放柔以及的,美團一直是封鎖倔強。以前群眾點評迅速接入各個合作伙伴,那現在跟美團合併了,是要把美團作為接入方之一,仍然是就單獨接美團,不要其他合作伙伴了。這是兩個公司骨子裡的不同,也可以說是創始人不同作風致使的文化不同。

譬如美團不在乎跟員工打幾年的官司,而群眾點評的狼性也帶著幾分上海小資的作風。之後合併後的公司到底要定哪一種調性?恐怕最先適應不了的除了了王興以及張濤以外,就是兩個公司的高層團隊。群眾點評高管從創業一直到現在跟張濤不離不棄,期間甚至要為了公司賣房子。而王興的嫡系以及愛將也基本是一路走來,乘風破浪。這麼多高管要怎麼分工怎麼取捨,對于兩個CEO來講都是頭痛的事情。

群眾點評以及美團打得太狠,爭奪的是定量市場而非增量市場。雙方團隊唇槍舌劍多年之後,其實公仇私怨都不少。這並無益於雙方整合。點評以及美團顯然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來磨合雙方團隊。

然後是雙方的業務取捨問題。團購以及閃惠應該會接著做,團購一二線以群眾點評為主,二三線以美團為主。閃惠以群眾點評為主。餐飲後期產品譬如預訂、會員管理、行銷推廣等以群眾點評為主。電影以貓眼為主,群眾點評接入合作伙伴的模式在短期應該會有大的變動以及整合。因為以前雙方選座等資訊是高度重合的。

同樣的問題發生在酒店,接下來群眾點評到底要拋卻現在外接的資料跟美團深度整合,仍然是直接把美團作為資料之一整合到自有產品,這些都是利益以及方向上的大是大非問題,需要雙方從基因上來協調。

騰訊也是合併中的變量,當時阿里巴巴花費很大精力但願與美團整合資料,未遂。而騰訊以及群眾點評資料已深度整合。那末合併後新公司到底要不要跟騰訊整合資料?怎麼整合?張濤以及王興確定會做出不同的選取,畢竟每一個創業領導者暗地裡都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的利益訴求。

最後是員工,儘管雙方的公開信都會提到保障員工利益。但美團一萬¥多員工,群眾點評7千多員工,整合之後怎麼消化?要消化員工,要末有變量市場可以拓展,但在團購領功能變數顯然早已沒有,甚至本身已在用近期淘汰現有員工。要末有新業務可以開發,但短期並未看到一個新的,可以容納這麼多人的業務,

所以有些員工在這次合併中確定得走,因為留著就是冗餘。無非走人也有區別,有的選取快刀斬亂麻,直接來個痛快。也有的會用鈍刀子割肉,慢慢磨,逐步調整績效、方向、工作,變相讓人走。至於此前的期權之類,整合之後再如何配置,也只能邊走邊看了。

合併是一次革命,是一次推倒重來,是一次利益的從新配置。這種動盪會指向一個光明的前景,但在某一個階段必需有人付出犧牲。而犧牲的這部份人種,有人是主動的,有人是被動的。作為個人,職業一點的建議是,站好最後一班崗,等待達摩克裡斯劍落下來,然後該幹嗎幹嗎去。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雖說正人不立危牆,可是O2O行業就是這個模樣呀。不少點評、美團的員工在微信上問我情況,我的回復是,接下來百度糯米可以吸收一些人材,此外大家也可以去支付寶口碑賺點簽單外快了。此外的選項是不少創業公司,若果確鑿累覺不愛,就改行吧。在O2O行業,拚命是必需品,安全感是豪侈品,得看開,得像從未受過損害同樣,全心去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