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上半年,不少網際網路資深人士就預言今年下半年將迎來O2O企業的倒閉潮。彼時許多網際網路從業者還說這種說法是危言聳聽,時間僅僅過去幾個月,許多O2O企業就切切實實遇到了生存危機。

進入2015年8月以來,一大批基於上門服務、汽車後服務市場等的O2O創業平台紛繁折戟沉沙,但筆者發現淪亡的O2O平台大部份都是偽剛性需求的行業,那些真正為消費者、為產業提供價值的平台以及服務反而逆勢上漲,表現優於行業大局。在這其中,最惹人矚目的非社區O2O領功能變數莫屬,緣故很簡單,社區服務本身就是剛性需求,網際網路以及新技術的出行,得以讓社區O2O有了落地的可能。

O2O已入寒冬?社區O2O正當其時!

社區,O2O的天然承載

消費由人發生,人的流動與地功能變數親密關聯。O2O行業擁有光鮮的地功能變數化特徵,而社區是與人的衣食住行最接近,也是人停留時間最長的日子單元¥。無論服務或商品,其面對於的對象都是人。

社區中的家庭是人的歸宿,無論人走多遠,分佈得多麼擴散,到了晚上都要回家。成百上千個家庭聚合成一個社區,以社區為單元¥已成為國內常用的聚居形式。像北京天通苑等大型社區,甚至棲身人口遠多於歐美的一個城鎮。

看到中國200多億平方米物業蘊含的潛在機會,深圳花腔年集團在勝利發力彩日子之後,去年上線的又一社區O2O平台解放區也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解放區的模式其實很好理解,通過解放區這樣一個第四方的平台,對於接中國各地泛博的第三方物業公司,說明這些物業公司通過網際網路的渠道以及思惟來服務客戶。

正如解放區負責人高飛所言,解放區將採用「先籠蓋、後深耕」等市場策略,打通線上線下閉環,與使用者、物業、商家構建互生、共生、再生的生態圈,做大利益蛋糕,讓每一個介入方都從合作中切實受益。

據筆者瞭解,目前全國與解放區簽署合作協定的聯盟物業公司數量已達到328個,聯盟全國1514個社區。其中,進行深度合作的公司為146個,合作模式內含通過免費平台提供、聯合運營、管理輸出等。

社區O2O想像空間巨大

什麼是社區O2O,這個概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度上有了詳細的解釋。但在筆者看來,所謂社區O2O就是指通過第三方的平台以及網際網路思惟,把消費者、物業公司、商家等多點的需求方連線起來,發生雙贏的模式。

與商業區的O2O市場不同的是,社區的O2O市場不局限於餐飲娛樂等消費。在社區中日子的人,其衣食住行都與社區親密關聯,而這些日子中的場景,都將發生需求,龐大的需求將催生出廣闊的市場。而且跟著我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加劇,社會對于上門服務、上門送貨等O2O服務的需求是在不斷增添的。

前文提到的解放區以物業管理起家,對於這個領功能變數的理解比單純的網際網路要深刻的多。與純正的網際網路公司相比,這種型物業公司在社區O2O領功能變數其實擁有更大的優勢。物業公司直接管理著社區,在社區中日子的人,或多或少都需要與其打交道,具備社區O2O所必需的信任因素。當物業服務開始網際網路+後,將成為社區O2O的天然入口。

現在,花腔年公司在彩日子獲取巨大勝利之時乘熱打鐵,推出了一個有別於彩日子的全新社區O2O服務平台——「解放區」。不少人耽心這以及彩日子是否衝突(業界的耽心可以理解,畢竟彩日子也是做社區O2O)。無非在掌舵人潘軍看來「它以及彩日子是兄弟公司,互相補充。」潘軍解釋,彩日子主要通過收購進行擴張,但有不少中小物業公司並不願意被兼併,而這部份市場又是極其龐大的,於是即可以解放區的模式將它們聯合起來。

時至今日,解放區被當成社區O2O的典型案例分析。在業界人士看來,解放區能在短期獲取階段性勝利,主要有下列三個方面的因素:

● 第一:堅持以社區家庭為核心的目的客戶群;

解放區定位很明確,沒有簡單的按照學歷、性別、地功能變數進行目的客戶群體分類,而是明確地定位於社區家庭,以社區家庭為單位進行目的客戶群體細分,做到有的放矢,不鋪張一顆槍彈。

● 第二:堅持把物業公司作為社區微生態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

一般來講社區O2O平台以及物業公司是競爭關系,所以國內大部份的社區O2O項目無疾而終,緣故就在於動了物業的奶酪。但解放區以及物業是一種雙贏共生的關系,解放區說明物業公司網際網路化,從而更好的為社區居民服務。

● 第三:堅持輕型組織架構,以代理模式加特約經營模式推進線下業務

解放區是一個平台,不具體直接服務社區消費者,而是搭建平台,發展加盟,讓泛博的產業鏈條上的企業以及機構介入進來,共同把市場做大。

解放區是網際網路時代新模式的典範,羊毛出在豬身上。將自己建設為一個社區O2O平台,接入各種O2O服務。而自己的物業服務,只是這個O2O平台的入口。解放區所需要做的,就是擴展使用者量,並將流量導向各種O2O服務。假以時日,這將是一個社區O2O生態,而解放區掌管著這個生態的最高話語權,想像空間十分巨大。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寫在最後:O2O的寒冬已到來,但這只是行業標準的新陳代謝,弱者淘汰,而強者將更強。未來能生存的公司,必定不是最會講故事的公司,而是商業模式最有價值的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