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創業,燒錢這個坎能邁過去嗎?

最近接觸到不少的創業項目,其中大多數都是o2o模式。業界對於o2o模式唱衰的不少,有言論說99%的o2o項目的創業會死掉。其實,對於這種觀點,我不反對於,只是認為對于創業這件事而言,99%都將以失敗告終是常態,而不僅僅是o2o。

常見的o2o項目創業有幾種情況:第一,在傳統行業已有必定累積,網際網路+的風潮來了,傳統行業期待轉型。他們發現「網際網路扭轉日子」慢慢在自己的身旁蔓延時,緊張而急迫地怕被洗牌淘汰。同時,資本與媒體都給出了信號,一部份傳統行業的企業或是專業人士開始做行業平台,o2o創業在這群人中發生。第二類創業者握有網際網路技術、運營理念,擁有網際網路思惟,他們的創業選取會自然地規避已被巨頭佔領的地盤。於是,挑中某個行業,在020的風口期,通過資本的運作,妄圖用網際網路+推翻線下業務。其實第三類o2o項目無非是前面帶情況兩頭都不佔,或是在行業與網際網路都有淺顯的認識,但感受到了o2o行業的風口,找到一個細分行業就開干。

這些項目還存在的,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勝利完成為了幾輪融資的;另一類是沒有拿到融資,正在去往融資路上的。有資料顯示,今年每月都有細分行業的o2o項目創立,有項目拿到投資。

目前的o2o項目基本都在燒錢,無法實現盈利成其最大問題。幸運的項目拿到了一輪一輪的融資;不幸運的還在小團隊運作掙扎,奔赴在拿投資的路上,或是已死去。投資在火熱的資本環境下,打車、外賣、生鮮、美甲等行業都收到了巨額的投資。拿到融資後,開始補貼商戶與使用者,一直到錢燒完後,又開始進行下一步融資。如打車行業的滴滴9月宣佈新一輪共計30億美元¥的融資;外賣行業的餓了麼不久前才宣佈已是完成f輪6.3的融資;生鮮界的天天果園幾個月以前獲取了7000 萬¥美元¥ c輪融資。

滴滴從最先補貼額度達到短程免費的程度;餓了麼拿到融資後的補貼力度也達到了一份盒飯免費,或是只要5、6塊錢;天天果園上藍莓、櫻桃等生果流動時5塊錢就能買到一盒。現在,他們的補貼都已降低,同時在這過程中,還要面臨他們的競爭對於手也有大額補貼的行徑。這個時候,客戶們的忠厚度是及其低的。使用者的忠厚度幾乎只遵循一個原則,哪家的補貼高就用誰的產品。他們感受到補貼帶來橫掃市場與客戶的快感,同時也領會到補貼降低後使用者不買單的滋味。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於是,這些項目實現生存幾乎陷入同一個迴圈:拿到融資後燒錢,燒完錢依靠補貼手腕贏來的好資料繼續融,卻無法實現盈利。補貼手腕在有錢的時候看上去是優勢,一旦投資市場沉著下來,沒錢可燒的時候就是弊病。燒錢的坎要跨過去,所有o2o項目需要做的事情是:回歸到產品,讓使用者是因為產品而養成使用習氣,才會不被遺棄。不然錢燒完後,雞毛都不會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