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衝擊了實體門店,如今卻要被O2O推翻?

今天,你若走遍中國的繁榮商圈,會發現一片慘然的景象:晨曦百貨接踵關閉了富力廣場店、國貿店以及雙子座大廈店,如今最後一家東方廣場店也撤離了東方新天地;再來看看中關村e世界,曾經經人聲鼎沸的商城如今變為了一座空城;號稱中國千年商都的廣州如今也泛起了嚴重的倒閉關店潮;中國最繁榮的長江三角洲地帶一半以上店舖接踵關門,義烏神話也成為了歷史……

即使是各大品牌也開始斷臂求生,去年,中國羽絨服第一品牌波司登在短短半年時間裡,門店數量就從8216家減少到了3436家,關店4780家,平均天天關店19家,其他諸如李寧、安踏、匹克、特步等均無一倖免,這一切都是拜電子商務所賜。低價的電商嚴重地衝擊了線下實體門店,跟著購物人群的逐步年青化,他們開始愈來愈習氣網購!然而商家們從線下實體跑到線上開網店就真的勝利實現電商轉型了嗎?

據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三年前國內開網店的商家只有18%在盈利;一年前,網店盈利者卻降低到了9%;而到今年,這個數字更可怕,降到了8%。也就是說,大多數的網店商家實際上並無實現盈利。一方面網上惡性競爭太激烈,商品銷售價格始終上不去;另一方面網店的運營成本實際上並不低,甚至比線下實體店還要高,除了了人工成本、倉儲成本以外,還有物流成本、平台技術服務費等,最昂貴的當屬推廣成本,無論是在天貓仍然是在京東,商家商品想要獲取展示就必需付出廣告費,但沒有展示何來銷量?

那末,對于商家們來講,到底出路在哪裡?是繼續經營線下門店,仍然是從事電子商務?O2O的興起,讓傳統線下商家看到了新的但願,一場推翻淘寶、天貓、京東們的O2O運動也由此拉開。

品牌廠商自建模式——服裝廠家的集體反水

對于傳統的服裝等品牌廠商來講,電商大大抽剝了他們的利潤來源,可以說是他們心中無法吐露的痛,如何藉助O2O向電商發起反擊成為了品牌廠商的集體訴求。一方面他們開始打造自己的線上商城而再也不徹底依託於天貓、京東,另一方面他們藉助微信公家號,並與自己的線下直營店結合起來,打造一體化的O2O。

從品牌的角度來看,傳統的品牌廠商他們經由過去多年的品牌運作,累積了一批對比忠厚的粉絲,這種粉絲無論到了哪裡都會是他們忠厚的使用者。電商的興起也造成為了大量的假貨橫行,這對于廠商品牌的形象而言損傷十分嚴重,樹立自有的線上渠道可以從新穩固自己的品牌優勢。

從互動的角度來看,消費者通過線上購買,同時也能到線下進行品牌互動體驗,這對于拉近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頗有說明。尤為是在廠家線下直營店擺放一些對比人道化的設計,更能以此來打動消費者,強化品牌在消費者腦海中的印象。

此外,現用的不少品牌廠商都會自己的命運交給了電商平台來把控,這樣很容易受制於平台的把握,平台說降價就不得不含淚降價促銷,最後錢都讓平台賺走了,自己卻賠得烏煙瘴氣。同時廠商自己打造線上全渠道平台建設,有利於對於整個流程的把控,也能解脫對於天貓、京東等平台的過度依賴性。

當然自建平台也象徵著廠商需要付出得更多,面臨更多的難題。

第一,自平台的搭建、團隊的搭建,這些都象徵著平台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成本,尤為是後面的運營成本、推廣成本更為不可疏忽,這些成本不是一般企業所能經受得住的。

第二,自建電商平台,也會存在一個問題,平台要做大做強很難。因為平台只有自己一家平台的商品,沒有其他的品類,對于消費者來講,他們上網購買商品可能但願能有更多的選取餘地,可以有對照性。這就像逛街同樣,為何需要一條街,而不是單獨的一個服裝店,就是但願可以提供給消費者更多的選取餘地。

第三,自建平台要解決流量入口的問題很難,今天的淘寶、天貓、京東在中國電商已形成為了絕對於的優勢,他們佔領了國內超過90%的網購群體。一旦流量入口不足,平台就可能只是一個陳列,也很難與線下形成有效結合。

O2O巨無霸平台模式——微指攜2000萬¥商家吹響衝鋒號

過去曾經叱吒風雲的任春雷攜帶了一個更可怕的武器,揚言要聯合全國所有的商戶來鬧一場數字化革命。興辦團寶網失敗之後,任春雷用近3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聚攏了全國300多座城市、2000萬¥商戶、估值已超過20億的O2O商業交易平台。過去3年,幾乎沒有人曉得微指,直到近日它的驟然亮相,足見任春雷的野心所在。相比品牌廠商自建的O2O平台而言,微指對於電商形成了更具威懾的殺傷力,大有推翻淘寶的架式。

從商戶的角度來看,微指聚攏了本地購物以及網路購物的兩種優勢,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夠獲得這樣眾多商戶支撐的主要緣故。同時也解決了商戶做電子商務昂貴的推廣費用問題,微指的入駐費用為零,通過手機定位讓使用者能夠第一時間搜尋到最近的商舖,這樣商戶就省去了在電商平台要在首頁或搜尋頁排名暴光所耗損的昂貴廣告費。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若果該消費者想要購買的商品就在家左近,消費者就能直接到線下去體驗商品,防止買到假貨或是次品。即使是通過線上購買的話,從物流配送的角度來看,線下實體門店給左近的購買者配送商品,可以直接從店面發貨,速度上必然要比淘寶快不少,同是還節省了物流成本。

從平台的自身來看,微指的創始人任春雷擁有幾回創業經驗,其團隊能夠在2年多時間裡打通全國300多個城市,2000萬¥的商戶資源,足見其線下團隊力量的龐大。擁有龐大的線下團隊,對于未來微指的O2O拓展以及每一個城市新的商家補充都是一個強大的支撐後盾。

要想徹底推翻淘寶,微指最首先需要面對於的恐怕就是價格問題,要曉得今天的消費者已習氣了在網上購買價格廉價的商品,雖說價格廉價的商品並不必定就是好商品。然而人往往都有個心理:喜歡貪點小廉價。微指的「無返傭、無賬期、零成本」保證了商家利潤,使之有更多的價格下行空間,所以若果微指聯合所有商家與電商平台進行價格戰的PK,是擁有先天前提以及優勢的,是有可能一擊到手的,然而在擊潰電商後,有沒有可能陷入微指自身平台上的低價惡性迴圈尚是一個風險。

微指需要面對於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商家店面成本問題,開實體店與開淘寶店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實體店擁有昂貴的店舖房錢、水費、電費等顯性成本,而淘寶店更多的則是隱性成本,隱性成本可有可無,然而顯性成本卻是必需要付出的。線下實體店若果沒有生意來源,對于商家來講象徵著註定就是要虧損,然而淘寶店沒有生意來源,小商家需要付出的只是時間成本以及老闆自己的人工成本。只有微指為實體店舖提供的增量價值足夠高,才有可能消化這個問題,並進而鞏固實體陣營。

然而,有一點可以確定,O2O必定會對於現用的的電商商家普遍不賺錢、卻只有馬雲一人賺得盆缽滿滿的現狀造成衝擊。至於說微指掀起的商業交易O2O能否徹底推翻淘寶,這就要看商家能否團結一致了,微店之所以沒能推翻淘寶,就是因為入口擴散,商家各自為戰。若果所有不賺錢的商家都從淘寶、天貓逃離,也許真能看到微指徹底推翻阿里電商的那一天。然而對于阿里京東們來講,他們會就此眼巴巴地看著競爭對於手虎口奪食嗎?

購物中心平台模式——萬¥達自救而後救他

萬¥達百貨作為全國知名的百貨商城,就在上月初也宣佈了要關閉40多家線下百貨店動靜。無非萬¥達關店並不象徵萬¥達面對於電商的衝擊無所作為,與此同時萬¥達還在上個月推出了購物中心O2O平台飛凡。飛凡電商通過把萬¥達廣場以及其他購物中心廣場結合起來,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O2O體驗式購物,向阿里電商正式發起了反擊。按照萬¥達的計劃,在今年還要完成與370個大型購物中心的合作,那末萬¥達能否說明這些線下商家實現逆轉?

不可否認,萬¥達廣場在國內擁有至關的知名度,這一點從蘇寧雲商入駐萬¥達廣場就能看出其品牌影響力所在。通過打造極致的線下購物體驗,消費者不僅能夠看電影,還有餐飲、親子遊樂等各種娛樂消費場所,能夠吸引使用者到線下介入體驗式購物。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是感性而非理性的,尤為是容易衝動消費的女人,每年出入萬¥達廣場的所有人數加起來高達幾十億人次,這樣巨大的客流量無疑會對於電商造成至關的衝擊。

線上入口方面,萬¥達通過聯合百度、騰訊為其確保了兩大流量入口。無論是微信、仍然是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等,未來都將可能會成為萬¥達購物中心的強大的線下導流來源。而前不久與群眾點評達成的深度合作,也將成為萬¥達飛凡平台強大的支撐後盾。

然而劉曠認為下列三個方面的因素抉擇了萬¥達O2O恐依然難以衝擊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體系。

首先,萬¥達廣場儘管線上下的使用者體驗增強了,也能通過線上向線下導流。然而從距離上來講,每個購物中心輻射的使用者規模畢竟有限,消費者為了購買一件衣服或是一雙鞋子可能依然需要跑較遠的距離。對于不少時間並不足量的消費者而言,通過電商平台直接線上購買的話就能節省大量的時間。

其次,萬¥達所推出的飛凡電商平台只是純正的通過線上為線下導流,並不能通過線上支付購買萬¥達商場以及合作購物中心內的商家商品,這就造成為了必定的局限性。O2O既需要打造極致的線下使用者體驗,但同時線上也要形成有效閉環。擁有線下門店的益處不僅僅是使用者體驗,同時消費者通過線上購買商品時線下門店也可以實現快速配送。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消費者們最關切的價格問題了。消費者通過電子商務購買商品無非就是因為價格廉價,當然不是說所有廉價的商品就必定好,然而同樣的商品若果在網上能夠買到價格更廉價的,消費者為什麼還有跑到實體店去?

O2O與電商到底誰才是未來中國商業的救星?

其實說到O2O與電商,他們兩者之間又有不少相像之處,電商更像是O2O的線上渠道模式之一,那末O2O與電商到底誰才是會是未來中國商業的救星呢?

一、誰能真正為商家利益著想?

說到要去開淘寶店,今天的商家可能再也沒有當年的那股熱血與激情了。今天能夠在淘寶賺到錢的都是些大賣家,中小賣家已沒有了出路,這就造成為了一個很殘暴的現象:淘寶把所有的優勢資源、優勢展示位都給了超級賣家,說明超級賣家殲滅那些中小創業者,讓過去大多線上下開實體店還算過得不錯的小商家都沒了活路。這是一個不標準的現象,甚至可以這麼說,淘寶無形之中在促使中國商業逐漸走向了壟斷。

當然,劉曠相信從馬雲的初衷來說並不但願看到今天淘寶是這樣的結果,這是電商的本色所抉擇的。那末,O2O能成為商家的救贖主嗎?

短短的一年多時間,O2O從最受資本關注的熱點驟然間成為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然而咱們不能因而就否認了O2O的價值,否則今天BAT也不會繚繞著O2O瘋狂佈局。O2O相較於電商的一個最大優勢就在於左近定位搜尋,它能夠說明商家既打通線上渠道,同時又增添實體店的暴光與導流。有了左近定位搜尋的功能,線下商家就不用再像電商平台同樣需要擠破頭去爭搶首頁展示的位置,左近的居民通過100米、300米、500米……的定位搜尋都能找到自己。此外,對于商家來講,再也不用像電商平台同樣需要擠破頭去拚殺價格,最終致使假貨橫行,商家也保證了利潤來源。

二、誰更能哄好消費者?

對于消費者來講,不得不說電商今天能夠風行天下,主要就是哄好了消費者,低價、節省逛街時間等,都是電商相較於過去傳統商家的優勢所在。對於消費者來講,電商象徵著更廉價、更利便。

消費者便利上,O2O對于消費者來講,同樣也可以線上購買,若果物流對比慢的話,消費者還能到直接到線下的實體店拿貨,便利性反倒比電商更強了。

消費者體驗上,消費者在電商平台上只能夠通過圖片、文字來區分商品的真偽。而O2O不僅可以線上先瞭解,真正感興致或是想買的話,還可以直接到線下體驗、試穿等,無疑在這一點上O2O又勝了電商一籌。

價格上,不可否認價格對于商家來講確鑿是一個很大的吸引點,然而大家要記住一點: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廉價沒好貨。今天電商平台上所謂的低價商品,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假貨偽劣產品,另一種是尾貨促銷品。而O2O平台相對於於電商而言,也可以線上上搞一些電商促銷流動。無非劉曠始終認為:價格低並不必定最適宜消費者,性價比高才會是消費者最關切的。

小結:

從以上分析咱們可以看出,O2O極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段取代電商,這也無怪乎電商巨頭們自己紛繁進軍O2O。阿里先是入股了銀泰商業,隨後又推出了購物中心O2O平台喵街,之後又戰略增資口碑網60億,最使人詫異的是以283億戰略入股蘇寧;京東呢,一方面推出了京東到家,全面進軍O2O,同時又以43億入股了永輝超市;蘇寧推出雲店,更是時刻把O2O付諸於實踐。現用的淘寶京東們依然能夠沾沾自喜,然而跟著線上線下打互市家的O2O不斷湧現,淘寶京東們隨時有面臨被推翻的風險。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網際網路、微信公家號:liukuang1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