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媒體,委託你有自己的獨立觀點,好不?不要人云亦云,不然不僅可能誤導創業者,搞不好還迷惑投資人!現在O2O的競爭是已白熱化,如同當年的千團大戰,然而委託你仍然是別老唱寒冬論調!像蔣舜同樣來點實在的!

委託不要再唱衰!是黑馬的,儘管勇敢殺出來!

本篇文章主要是盈動投資合夥人蔣舜在9月19日IT桔子主辦的「如何做好「手藝人」O2O平台?」主題沙龍上的觀點分享,內容以演講實錄為主,有刪減。來源於IT桔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值得創業者們瀏覽。

O2O的演變邏輯

整個O2O的演變過程從2011年開始,到2013年底從團購、打車、社區等一系列O2O創業開始火爆起來。這些創業之中,有一些很顯明的共同屬性,譬如剛需、高頻、天花板很高、使用者輪廓隱約。

這種項目剛好在正確的時間點碰到正確的資本方,他們快速教育使用者、培育使用者,逐步形成為了所對於應的平台級流量入口,當然也在一個適合的結構性拐點上,即智慧手機的普及。咱們看到的美團、群眾點評、滴滴快的等都形成為了平台級的入口。

是否象徵著這樣的入口不少呢?當然不是。現在App Store裡面的APP數量已過百萬¥級了,而每一個使用者手機裡面APP只有三四十款,佔領使用者手機是很難的。

成為場景化流量入口才會留住使用者

垂直領功能變數的O2O怎麼實現場景化的流量入口呢?需要你做到服務、產品以及相對於應的場景綁定起來,形成必定的黏性,在細分領功能變數延伸獲得必定的使用者。

譬如說汽車市場,我的手機裡面至少有10個汽車類軟體,洗車養車軟體一大堆,還有查違章、二手車的,然而整個車後市場是一個垂直場景,洗車干養車的事兒,養車干賣車的事兒,未來一個使用者可能只要用一個APP就能把整個車後場景整個籠蓋,這樣使用者才會留下這個APP在手機裡。

那末哪一個切入口最佳,必定是頻次對比高,週期性強的入口更好一些。這也是垂直領功能變數O2O的價值點,有機會形成場景化的流量入口。場景化的入口還需要譬如專業性強、頻次週期等屬性的支撐才有可能形成。

在投「點到按摩」以前,咱們關注的是大健康領功能變數。走進病院,你會發現這裡聚攏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提供了很低的社會效力,但被革命的可能性是沒有的。

其中最肥的是痊癒以及護理,線下已有痊癒病院、護理病院,應該是O2O很好的標的。然而進去發現一個問題,定單密度不夠,取得一個定單的成本不及利潤,這種情況下很難形成場景化的流量入口。然而像按摩,不能說很高頻,卻是一個週期性的需求服務,而且是標準使用者,就有知足形成場景化的流量入口的可能,當然需要在垂直領功能變數擴張之後。

委託不要再唱衰!是黑馬的,儘管勇敢殺出來!

O2O服務追求複合效力

落地服務最主要,O2O兩個O,是雙核經濟,既要有線上,也要有線下。O2O對於標的應該是線下傳統商業服務提供者,這些業態一直有他們的底層商業邏輯,就是追求效力。

三十年前商業1.0的時候,所有商業體都在進shoppingMall、建材中心,所有人都去這些處所消費,因為不需要不少地點看,一個處所就形成消費決策了,晉陞商業效力。

商業2.0引入了網際網路,線下商業業態已可以應用基礎網際網路工具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行銷推廣運營。在這樣一個商業2.0狀況下,O2O是眾多業態之中最佳的一個,也是目前為止資本最認可的一個業態。

O2O落地服務到底追求什麼樣的效力?我看過一些文章,O2O尤其是垂直領功能變數的上門其實效力是降低的。原先兩個人在4S店裡頤養汽車,一天可以頤養十輛車,頻次高一點十二輛,現在兩個人拎著箱子全城跑,一天只能服務四輛車。沒錯,效力在降低,然而商業追求的是複合維度的效力,單點維度的效力不相符商業基本邏輯。

複合維度效力蘊含有多種維度的效力,內含服務端效力、用戶端效力、B端效力、規模化效力、財務效力等等,綜合看這個事情才能評判一個落地服務是否真正提高商業綜合效力。

我去4S店頤養車,去一個小時,做一個小時,回來一個小時,三個小時,O2O可讓我路上兩個小時做些想做的事,所以綜合看用戶端效力是晉陞的,同樣技師收入結構也發生變化,我相信服務端效力也在晉陞,當然還有其他效力的測算。O2O服務若果晉陞了商業綜合效力,就有存在的意義。

現在大的資本環境認為燒錢不可持續,我徹底認同,然而要明確資本在這一類垂直領功能變數O2O之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若果除了了資本外赤貧如洗,沒有補貼就沒人消費,那這一類落地服務我想也沒有對於應價值。

而若果落地服務本身就是晉陞效力以及價值,即便所有上門O2O企業都不補貼了,仍然有種子使用者消費使用他們。這個領功能變數僅僅做了一個加速培育使用者,加速扭轉使用者消費習氣的動作,若果把時間週期拉長,效果其實是同樣的,這也是我持續看好上門O2O的緣故。

我認為垂直上門領功能變數之中最核心的兩個方向:一方面O2O追求線下的效力,不斷把服務拆解,變得更為標準化,另一方面未來某一天會引入社會評價體系,讓消費者直接選取自己的技師,讓這些技師進行優勝劣汰。

曾經經有人說上門服務風險很大,一旦泛起不好案例,對於整個行業或是整個公司造成必定的影響。這個沒有必要耽心,因為計程車司機也有一些壞人,咱們不要推定某個事情必定有壞的方面,咱們只需要讓大多數是可控的,能夠施展效益的,這個事情就能保留。

最後說一下有情懷的話,O2O不僅僅屬於創業,O2O屬於整個時代。O2O真正的意義是給整個商業業態帶來了2.0,教育了所有商業業態能夠應用網際網路的工具做一些事情。

我但願正在O2O創業路上的朋友們,可以辯清楚自己的商業模式,在一個傳說中的冬天挺過去。不少時候資本帶來的不是方向性的變化,而是結構性的調整,能不能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對於自己的商業模式以及盈利模型進行一些調整,適應變化挺過這個冬天,這也是篩選到底是否優良創業者一個很核心的指標。

老曾經說兩句

我尤其贊成蔣舜的一個觀點,未來能被使用者留著不卸載的,必定是超級APP。就好比我自己,以前常用的是e代駕,然而當滴滴代駕上線後,我立馬卸載了e代駕。

為何?我沒有理由讓自己手機桌面的APP堆積成山,清爽簡潔該多好!

O2O的競爭為何這麼激烈?

上門服務類,我有一個囊括了儘可能多的服務項目的超級APP足矣,或是有的綜合服務可在微信中完成,那我關注該微信公家號便可。使用者卸載APP以及取關公家號可以說是零成本且一秒鐘就能完成,也就是說使用者是這樣等閒就能流失,要想保有使用者留存率,競爭能不激烈嗎?

還有更多對于O2O的觀點,都要單獨成文才夠分享完整,本文就不贅述了。看完蔣舜的演講,你是什麼思考方向呢?

吐槽,拍磚,都歡迎~

歡迎交流~

後記

這段時間死磕網際網路,形成為了自己幾個成果:

委託不要再唱衰!是黑馬的,儘管勇敢殺出來!

已完成2.0版,歡迎以及創業路上的你一塊兒分享……

曾經慶學「網際網路+」公家平台

1、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業(內含傳統企業轉型創業)精英團隊提供頂層設計與基礎設計服務。

2、分享自己對於「網際網路+」的死磕與「網際網路+」時代轉型與創業之道的心得。

3、歡迎優良的投資公司(天使、VC、PE等)及優良的創業人材與我聯絡,這裡有優良的創業團隊以及項目。

4、以咖啡會友,與大家一塊兒鑽研「網際網路+」時代的創業。

你可以稱呼我曾經老師,也可以叫我老曾經。歡迎你轉信平台文章以及發表建議、意見,或是你想瞭解哪些資訊,你可加我微信,也可通過助理與我聯絡。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曾經慶學微信:513011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