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姐有話說

9月14日,跟著新三板掛牌公司益盟股分正式由協定轉做市,騰訊系旗下的第一家新三板做市公司出生。

而一個多月前,騰訊系的此外兩家公司——好買財富以及鮮花O2O公司roseonly也宣佈將在新三板上掛牌。

至此,新三板領功能變數的第一大系——騰訊系浮出水面。

資料顯示,截止9月18日收盤,益盟股分的市值為69.08億,而騰訊作為持股20%的第二大股東,持股市值為13.8億元¥。

騰訊對於好買財富以及roseonly的持股比例分別為28%以及10%,持股比例並不低。

相形之下,作為騰訊最大的「敵人」,阿里巴巴旗下只有一家公司——恆大淘寶豫備在新三板掛牌,而且虧損嚴重。

無法否認,無論是騰訊仍然是阿里,二者旗下的公司掛牌新三板並不是馬化騰以及馬雲刻意而為,更可能是順水推舟罷了。

換句話說,目前的新三板無關騰訊、阿里戰爭的大局。但新三板卻是一面鏡子,照的儘管不是妖,卻是對於巨頭們投資能力的一種檢修。

畢竟,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中國IT巨頭已逐步告別內生式增長,走向「大公司以投資驅動增長」這一路線。

而這些投資,事關騰訊以及阿里的未來。

「騰訊系」攻佔新三板 玩投資馬雲為什麼敗給了馬化騰?

  • 新三板第一系:2年賺3倍,騰訊系漸成

儘管9月14日才正式轉做市,但益盟正式登陸新三板是在今年7月29日。

除了了自身素質不錯外,益盟的另一個賣點是騰訊的入股。

富姐獲取的資料顯示,騰訊對於益盟股分(又名益盟操盤手)的投資發生在2012年。

而騰訊第一次對於外公告此筆投資是2013年。

騰訊在當年3月公佈的2012年四季報中披露,其投資了一家證券軟體服務公司3.8億元¥,獲取20%的股分。

而這家公司就是益盟操盤手。

以賬麵價值計算,目前騰訊在這筆投資上獲取了超過3倍的回報。

應該說,除了了戰略上的斟酌,騰訊挑揀企業的目光頗為不錯。資料顯示,益盟是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上十大最會賺錢的公司之一,其以2.1億元¥的淨利潤排在整個新三板行業第十位。

除了了利潤,益盟的其他財務資料也至關好看。

半年報顯示,今年前6個月,益盟實現營業收入3.3億元¥,同比增長175%,淨資產高達26.61億元¥。

在益盟以前,股票行情軟體商們大多都已登陸了A股市場。東方財富、同花順、大智慧等,在這波牛市中,這些備受股民們追捧的「免費」軟體都實現了華美麗的變身。

在最高位時,東方財富的最高市值曾經超過1300億元¥。目前,東方財富的市值仍高達584億,是益盟的8倍,但其利潤只是益盟的5倍,市值差距依然十分巨大。

除了了益盟,好買基金也是騰訊碗裡的菜。

好買財富的轉讓仿單顯示,騰訊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持有其1484萬¥股股分,占公司股分總數的28%,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無非,這個第一大股東只能說是單一大股東,騰訊並非實際節制人。

目前,楊文斌其別人通過簽署《共同節制協定》的模式,一同直接持有公司2463萬¥股股分,占公司股分總數的47%,形成了好買財富的實際節制人。

而鮮花O2O公司Roseonly目前正籌備在新三板掛牌。

這家騰訊系公司在2013年獲取騰訊的投資,目前估值數億美金,而騰訊佔有其10%的股分。

  • 大公司以投資驅動增長:騰訊暫時領先阿里

為什麼要再次把騰訊以及阿里拉到同一個碗裡做對比,並不是富姐惹事生非,而是資本市場最近的巨大變化。

一周前9月8日,阿里巴巴的股價下跌4.7%,報收於60.91美元¥,市值為1530億美元¥。這天,阿里巴巴「亞洲最大網際網路公司」的頭銜被騰訊奪走。

要曉得,在一年前,阿里的市值仍然是騰訊的兩倍。

無論PC時代,仍然是現在的搬移網際網路時代,阿里巴巴與騰訊都是死對於頭,雙方在社交、電商、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交通、搬移支付等多個領功能變數互相滲入,都有主動或防禦性的競爭。

從目前來看,在新三板的比拚無關阿里以及騰訊的戰局,但卻是二者戰爭的一個縮影。

其大背景是,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中國高科技公司已逐步告別內生式增長,走上「大公司以投資驅動增長」這一路線。

在過去的2014年,阿里動用了60億美元¥至70億美元¥,投資或收購了36家公司,騰訊動用了70億美元¥到80億美元¥,投資或收購了44家公司。

問題,這些投資正在接受考量。

在阿里巴巴持續下跌並破發後,華爾街開始重估中國網際網路公司。

從目前來看,騰訊的生態圈搭建無疑更勝利。

馬化騰說,過去確鑿不少不放心、不信任,出於本能不少事情百分之百自己做,內含搜尋、電商等,現在咱們真是半條命,咱們把此外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了,這樣才會形成一種生態。

用「網際網路+」的模式去「連線一切」,是騰訊2015年上半年投資的癥結詞。

具體到投資策略,騰訊最核心的就是戰略價值。

也就是所謂的「卡位投資」,目的是確保騰訊在一些「能力不夠」的行業的戰略位置,。僅僅2014一年,騰訊就完成眾多重量級投資,內含京東、群眾點評網、58同城等諸多細分領功能變數巨頭,投資併購金額超過400億元¥,市值達到2000億美金。

另一方面,騰訊投資初期項目主要針對於一些騰訊認為有戰略資源的項目,騰訊但願能在項目的A輪或是B輪就介入,更早的天使或是Pre-A輪。

以及騰訊同樣,阿里也是勝利投資的典範。

阿里巴巴上市前夕,通過瘋狂收購,充沛拓寬阿里帝國的疆功能變數,令華爾街投資者對於阿里巴巴充溢期待,也迎來至關高的估值追捧。

從這點而言,阿里似乎更像一家投資企業,10年來阿里在各個領功能變數全面開花、大肆收購,讓人有些摸不著腦子。

不徹底統計,2014年至今,阿里先後進行了超過57起的投資、一半以上的投資都超上億元¥新台幣,粗略計算投資金額超過180億美元¥。

有人直呼「馬雲瘋了」,也有人認為「有錢人就是這麼率性」。其實,阿里的每一步投資都透露這位商界拿破崙的野心:正在悄然打造他的無邊界商業帝國。

但這些投資目前受到了一些質疑。

有評價說,阿里試圖通過不斷投資或收購別的項目組建一個個生態系統,尋找新的增長點,但這種嘗試存在著風險,因為會擴散阿里的資源,尤為是缺乏人材,可能致使阿里不能很好地節制,而且各個領功能變數還會有專註者的挑戰,阿里並不擁有優勢。

這與騰訊始終繚繞自己社交平台擴張不同,也與百度深刻技術研發不同,這種「搭建」模式對比懦弱。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阿里的問題在於多線開花,到處設計故事以及想像空間,但主營業務卻受到不小的壓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