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美團以及群眾點評,這兩個團購時代的「剩者」終於如風聞中的同樣,走到了一塊兒。按照雙方的設想,合併後,群眾點評的業務重點是低頻、高客單價業務,如婚慶、會展等,而美團則主打高頻、低客單價領功能變數。

這種設計表面上看可讓美團以及群眾點評成掎角之勢,互相防禦,從而防止業務上的矛盾,並在短期內守護各自在團購領功能變數的優勢。但就如《後漢書·霍諝傳》中所述,「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種種跡象顯示,此次合作對于雙方,尤為是美團而言,可能是飲鴆止渴。

內憂外患的美團兵臨城下的聯姻

為何這麼說?不妨先回看一下美團、群眾點評這對於曾經經刺刀見紅的敵手,為什麼一晚上之間竟成為了一家人。

首當其衝的是阿里以及百度的步步緊逼。今年5月,百度CEO李彥巨集為百度O2O開出了200個億的超額支票。與之相應的是,北京、成都、福州、廈門等多個美團曾經遙遙領先的一二線城市,都接連被百度糯米攻下,而在美團曾經經引以為傲的三四線城市,更是泛起了被大規模反超的現象。加之有百度搜尋、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等多個主要入口,百度糯米在使用者流量上的優勢更是顯而易見。6月,阿里緊隨其後,聯合螞蟻金服持60億重資,重操「口碑網」舊業。

可以說,2015年先後發力020的的百度以及阿里已成為壓在美團以及群眾點評發展路上的兩座大山。雪上加霜的是,資本市場似乎愈來愈不認可美團的「燒錢補貼」模式。

此前,市場曾經傳出美團融資失敗的動靜。依據彼時的分析,美團業務單月虧損高達6億新台幣,而傳統團購業務因為競爭火熱一直處於2-5%這樣的低毛利。此外,外賣、電影票、酒店等業務目前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需要大量的現金注入,按照最近一次美團融資7億美元¥推算,僅能支撐短短半年的標準運營。美團顯然意識到了資本市場的這一轉變,雙方合併,向不同領功能變數拓展就是為了暫緩燒錢戰爭。

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團以及群眾點評的此次合併並不是郎有情,妾有意,而是兵臨城下的無奈之舉。而這場貌合神離的婚姻,能否走的好,走的遠,則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看上去很美的合併能否實現O2O質變?

更為癥結的是,若果美團現在真的拋卻了燒錢模式,只能死得更快。因為,美團核心問題就是把想像力很大的O2O做成為了勞動密集型業務,一是靠人海戰術地推樹立起來籠蓋量;二是靠砸錢優惠吸引大量使用者,既沒有深挖使用者需求,樹立新的使用者價值,也不曾經傾聽商戶心聲,而是靠簡單粗暴的霸王條款阻攔商戶與其他競爭對於手合作,無法樹立真正的壁壘優勢。

反觀競爭對於手,在200億的推進下,百度糯米立刻推出了「會員+」戰略,試圖為商家、消費者帶來真正意義上的互惠互利以及資源同享。尤為主要的是,百度已形成為了生態壁壘優勢,這其中,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的搬移入口優勢、大資料等技術優勢、百度錢包的支付優勢都是美團所無法複製的。可以預感,在百度等競爭對於手的強勢出擊下,若果美團拋卻燒錢模式,不難想像,消費者以及商家只會更為堅定的拋卻美團,轉投糯米的懷抱。

那末,美團的出路在哪裡?那就是要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到「技術密集型」的轉變。簡而言之,就是實現從「團購」到「O2O」的質變。因為,任何一個商家都沒辦法長期依靠團購生存下去。正如群眾點評CEO張濤以前所說,「商戶團購比例不應該超過收入的 20%,不然長期會有經營問題。」

事實上,這也是此前「美團融資失敗」動靜傳出時,眾多市場分析人士給出的藥方。但彼時,火氣正旺的美團並無接受意見,而是發出了一紙聲明,威逼大家閉嘴。這次,美團還會繼續做諱疾忌醫的蔡桓公嗎?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或許,不是不想「質變」,而是不能「質變」。因為,團購以及O2O實質上是兩碼事,而生態壁壘優勢的缺乏以及來自資本市場以及競爭對於手的壓力,使美團無法也不敢做出「壯士斷腕」式的轉型,只能死保團購市場。而這可能恰是美團選取合併,抱團取暖的真正緣故所在。若果真的是這樣,那此次合併也只能是「未入腸胃,已絕咽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