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巨頭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社區店,阿里、京東都在悄悄佈局。

是的,在紅得發紫的跨境電商、農村電商以外,其實還有一個主要的新增長點: 社區店!我認為,這些社區店小、散、雜,數字化晚,是「被網際網路遺忘的角落」;但它們總數量多、距離使用者近,接地氣。

那末,在整個實體經濟全面網際網路+的趨勢下,社區店們必需、也必然會連線起來!從而在渠道、金融、資料的層面上,迸發出新的商業價值。

去年,一名前阿里巴巴的架構師董楓低調興辦了「店+」,他的雄心是要做全中國社區店的渠道平台!董楓憑什麼?店+有戲嗎?本期深受讀者歡迎的《入口級產品酷評》專欄就來簡單八一下,感興致的朋友可以關注後檢視整個系列文章。

【零售業的常青樹以及增長點】

近些年來,因為受到電商的強烈衝擊,百貨商場以及購物中心開始了關店潮,堪稱一片哀鳴。網路甚至流傳不少橫幅:「關店清貨,都怪馬雲」。

一方面,大中型實體百貨店、購物中心被綜合大電商、各種垂直電商搶奪客戶;另一方面,他們的失敗是因為自身先秉性的缺陷,是商業模式的失敗。譬如體驗業態比例過低。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中國大中型百貨商場以及購物中心的數量近十年來快速增長,以至於泛起了目前的關店潮,但社區超市以及便利店的數量卻遠低於國際水平。社區店內含了小超市、母嬰店、文化用品店、煙酒店以及一切私營形式的家門口的店舖。

據統計,以每百萬¥人擁有社區便利店數量統計,日本是338家,台灣是425家,中國大陸城市平均為45家。不少大陸遊客在旅行中很心儀的一點就是,日本以及台灣的城市中隨處可見的便利店,無論何時何地,均可以在便利店中知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而即使在便利店相對於多的上海,大家所見的大多數是全家、羅森、7-ELEVEn這些外資便利店品牌,潛力巨大的便利店、社區店市場無論是品牌仍然是經營上都是大有可為。連鎖品牌的便利店,銷售與管理都自成體系,有固定的進貨渠道甚至可以做到便當、麵包等自產自銷。

而對於那些個人開辦的社區店,也就是普通人熟識以及日子必備的「小賣店」,店主們在日常經營中要負責店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從進貨到收銀,無一不是要親力親為:逐層的進貨渠道分走利潤,伴同著零售競價壓力。

社區店是傳統零售行業中的常青樹,也是增長點。但在搬移網際網路時代,社區店店主們也迫切需要網際網路來經營以及管理。

【店+直擊社區店六大痛點】

無論做哪一個領功能變數的網際網路,核心問題都是產品解決了使用者的哪一個痛點。

若果說打車領功能變數不利便、不安全的體驗都叫痛點,那社區店店主真是痛遍全身了,自己做社區店的最大心得就一個字,累!譬如,咱們可以在家買到超市裡的蔬菜,外賣員按時送到,社區店店主可不可以用網際網路定貨準時收到呢?可以不可以用網際網路遠端獲知自己店面今天收入了多少錢呢?讓社區店店主從日常瑣碎而勞累的經營中減少勞動量甚至實現徹底的遠端管理,讓他們在網際網路+浪潮頂用上平台,提高效力、增添收入,這是「網際網路+社區店」必需做的事情。

店+的定位,恰是一款基於社區店經營管理的網際網路平台產品,2014年12月底啟動研發,2015年7月推出1.0版本。店+的產品分為六大功能:分別從收銀、線上管理、線上工具、社交、搶貨、平台收益社區店同享等方面,重塑社區店的經營管理模式。

幾乎每一個小區都會有一兩家不同類型的社區店,通過店+的社交功能,同類型的這些社區店再也不是競爭關系,可以以及左近的店主結盟,分享經驗以及優質貨源,可以通過分銷賺錢。

這種熟人拼貨的形式,店+會有平台擔保,結盟合作讓店主們有更大的議價權限。與此同時,店+直接提供廠家促銷流動平台,再也不經由渠道商吃掉利潤,讓店主社群成為結盟的渠道以及優質貨品的來源。而同在店+聯盟中,每一個店主都能獲取實惠,晉陞社區店收益!

看起來很新鮮、很激動人心,這就是網際網路的神奇魅力。

【冷門領功能變數的未來想像力】

在O2O瘋狂燒錢的洪流中,店+用了半年的時間醞釀,開發了一個以社區店為使用者群的平台。坦率說,這是試圖找一個細分領功能變數做平台,也是一個對比冷門的選取。

「中國的社區店必定會閱歷一次驚人的大洗牌,我認為去中心化以及分享經濟必定是之後的趨勢。沒有哪家可以徹底節制貨源或是徹底節制終端,而在洗牌的過程中,讓那些誠信、勤懇的社區店更好地生存,是我興辦店+平台的初衷。」 董楓坦言。

對于盈利模式方面,一方面店+從平台賺取流水佣金;另一方面店+但願用平台資金池實現金熔化,用店+平台上交易大資料的沉澱為金融機構信用評估提供依據。

更主要的是,而平台累積的大資料,可以對於O2O等導流公司開放呼叫資料介面;也可以為廠商提供單獨品類的實時動銷資訊,為銷售管理、促銷流動、品牌分析提供實時資訊。從這個意義上講,店+平台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廣告平台----真正的O2O廣告平台。

【收場語】

「或許是因為出生阿里巴巴,我對於店+的理想,是但願說明誠信社區店主富起來,讓他們在網際網路時代有便捷管理、有效結盟的技術工具,減少社會資源鋪張,不是單純地把貨源從線下搬到線上,是合理配置資源的、可使多方獲益的平台。」董楓表示。

社區店網際網路+的戰略機遇就在那裡,市場也就在那裡擺著。小入口才能做成大平台,冷門做起來了就是熱點。

只要心夠決。

預告:怎麼抓住90後電商?

重立異之父、網際網路+轉型教練,中國十大自媒體、微信公家號【王冠雄】

微信/微博/百度/頭條/18專欄=400萬¥讀者

加好友XinTuQuan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馬上關注,天天乾貨,讀懂網際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