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慶長假最後一天,一則風聞迅速震撼了中國網際網路——目前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本地日子服務市場的前兩名美團、群眾點評將戰略性合併。具體要點內含,因為老股東緣故,新公司仍採用VIE架構,但不排除了回歸A股;實施雙CEO制,王興、張濤各幹各的;未來美團、點評的業務將各有所著重。

對于風雲詭譎的網際網路江湖而言,風聞真心是遙遙領先的新聞。本次風聞時間點精準、細節翔實,並有知情投資人表態,其實可能就是關聯利益方成心放風。美團以及群眾點評合併已板上釘釘、只待宣佈了。這將對於整個O2O行業、甚至BAT格局都有深遠影響。

美團點評「互補式合併」過冬

【合併是過冬的獨一正確姿式】

在烈火烹油的非理性繁榮之後,整個O2O產業真正迎來了凜冽寒冷的冬天。就像2012年中國電商行業那次集體寒冬同樣。兩個月前,我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發表《O2O寒冬將至:剩者為王》 的署名文章,因為說法不討喜,甚至被不少VC以及創業者質疑,但事實就擺在那裡。

靠補貼拉使用者的手腕成本高且使用者忠厚度低,這種弄法已難以為繼;轉化率以及成交額差強人意,一些創業公司不斷冒出刷單醜聞;主流VC再也不投O2O項目,其他VC也大面積壓縮投資;新O2O項目拿不到錢,O2O巨頭們也加緊融錢過冬,但進展不如想像般順利。

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一次行業的理性回歸,也是一次市場的自發調整。對於O2O革命的長遠發展,其實是一次好事。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下,在行業的規律下,也在資本的意志下,打得不可開交且正在分頭融資的美團、群眾點評選取了過冬的獨一正確姿式:戰略性合併。

【美團點評「互補式合併」是共贏】

不同於滴滴快的的同質化合併,美團點評更像是58趕集式那樣的互補式合併。美團的強項是交易(團購),主力區功能變數在二三四線城市,其優勢業務的餐飲、電影是典型的高頻、低客單價。而群眾點評的強項是資訊(評論),主力區功能變數在一二線城市,其在婚慶、展會等方面的優勢,則是典型的低頻、高客單價業務。

跟著O2O的狂野發展,雙雄不得不開展正面對於決。美團上攻一線城市、激勵使用者寫評論、開展高客單價的酒店等業務;群眾點評則下沉三四線城市,地面推廣隊伍擴展,試圖從媒體屬性轉型為交易屬性。致使了競爭迅速同質化,補貼成本上升,終局只能是大家都一直燒錢下去----直到一方倒下。如是,投資方確定受不了,對於未來的IPO也不利。

此時此刻,王興、張濤體現了新一代網際網路企業家的智慧以及格局——放下過去,開拓未來。戰略性合併之後,雙方優勢互補,也無須再狠燒錢,都能更好施展自身特色,去迅速搶佔藍海。這是一次妥妥的共贏。

【AT再次聯手,最受傷的或是百度】

令業內矚目的還有一點:這是繼滴滴快的合併之後,騰訊、阿里兩大壟斷集團又一次聯手合作。因為騰訊是群眾點評的第二大股東、阿里巴巴則是美團的主要投資人。

在中國網際網路,公認有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三座大山」。李彥巨集圈流量,連線人以及資訊。馬雲圈產業鏈,連線人以及商品。馬化騰圈使用者,連線人以及人。三巨頭產業節制力最強、市值最高,被行業害怕地稱之為BAT。然而,跟著網際網路縱深發展,泛起了兩個顯明的「入口級產品」戰略機遇。一個是「人連線裝置」的智慧硬體市場,贏家是小米、樂視。在「人連線服務」的O2O市場,也泛起了千億美金層級的機會(事實上吃喝玩樂的市場大於購物市場),贏家是美團、點評。

看著美團、點評先後衝著百億美金疾走而去,百度坐不住了,先是吃下團購老三糯米,今年又放話要怒砸200億做大糯米。此舉誘發百度股價史上最大跌幅,因為質疑「華爾街不懂O2O」,李彥巨集甚至公開表示:百度不排除了回歸國內資本市場。

相比之下,騰訊、阿里則要淡定的多,因為A、T體量早已突破千億美金。在網際網路行業,工具型公司是十億美金層級,如迅雷、獵豹等;平台型公司是百億美金層級,如京東、小米等。生態系統型公司是千億美金,如騰訊、阿里。現在,騰訊的大戰略是「連線器+IP」,自己不用下場做。阿里的大戰略則是重建搬移電商帝國,都是生態系統的弄法。至於阿里號稱70億重啟新口碑,只能聽其言、觀其行。兩年前還號稱「舉全集團之力做往來」,後來陸兆禧解釋說是聲東擊西。

很顯然,美團、點評互補式合併後,雙雄將放下補貼包袱,輕裝上陣,充沛施展自己的優勢,不斷拉開差距。前有老大、老二,後有資本壓力,百度糯米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補貼會降低但習氣不可逆轉】

合併後,美團點評的估值將突破150億美金,是僅次於中國網際網路「春秋五霸」(BAT+京東小米)之後的第六大巨頭,這充沛說明了O2O的市場潛力。

毫無疑惑,美團、點評雙雄合併後,補貼力度會降低,毛利會晉陞,新公司上市也無懸念。有人耽心,補貼降低後,使用者會不會流失?謎底顯然是否定的。

因為,使用者的使用習氣一旦形成,便不可逆轉。譬如,過去兩年滴滴、快的打得不可開交甚至一度上演「補貼競價」,但雙方合併後,市場規模仍在不斷擴展,就是因為當使用者體驗到了搬移網際網路以及O2O的魅力之後,再也回不去了。而且從商業上講,任何不賺錢的生意都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可持續的。O2O要繼續發展,必需讓O2O企業活下去。在中國經濟消費大進級、在「網際網路+」方興未艾、在新一代消費者登上歷史舞台的三重紅利下,O2O只會愈來愈大。

實際上,許多產業的發展往往是一個「Cycle」曲線,即不是一下子一條直線拉上去就起來了。而是市場匯入期泛起了一些過熱,然後陷入低潮。擠掉泡沫、找到了盈利模式,市場會迎來真正的大發展,從門戶、電商都閱歷了這個階段,O2O也不會例外。

在概念滿天飛的網際網路行業,O2O其實是一個務實、偉大的提法。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到今天,已必需以及實體經濟進行深度的交融,即做「重」。搬移網際網路急劇去通道化、更碎片化,網際網路生意正大規模走入線下,「重」成為了最大特徵。因而,O2O必需輕重結合。在美團、點評戰略合併之後,我勇敢預測:網際網路巨頭將與線下實體進一步深度交融,而整個O2O渡過寒冬之後,春天也不會遠了。

預告: 我看網際網路+電影

重立異之父、網際網路+轉型教練,中國十大自媒體、微信公家號【王冠雄】

微信/微博/百度/頭條/18專欄=400萬¥讀者

加好友XinTuQuan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馬上關注,天天乾貨,讀懂網際網路!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