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的浮躁與O2O的瘋狂:揭開「團購」的傳奇面紗

前言:

目前市面上所風行的餐飲O2O模式,主要被劃分為兩大陣營,一類是以"團購"為代表的店內派,另一類便是以"外賣"為代表的到家派。對於餐飲行業而言,哪一個陣營才是自己所需要的呢?在《餐飲的浮躁與O2O的瘋狂(1)》裡,咱們並無給予明確的謎底;因為對于餐飲互聯的本身,也只能在知己知彼後,才能做出最為正確的選取。

本期咱們先率領大家如同剝洋蔥般,層層揭開"團購"的傳奇面紗,畢竟"轉型"也不是一晚上之間就能完成的,那就先從正確認識"團購"開始吧!

是豪言,仍然是妄言

上半年喜大普奔的"成就單"餘熱還未散盡,"美團網"就被曝出巨額虧損的驚天風聞,甚至還有業內專家給出了"交易額越大,虧損就越大"的預測。無論風聞是否屬實,佔領團購龍頭地位的美團,在短短幾年間所創造的"美團速度"的確使人矚目。

暫且不說年初的7億美元¥融資是否在半年以內就燒完,但在成立的5年時間裡,便已戰勝5057個對於手,去年還完成為了460億交易額,並且未上市就已有70億美元¥的估值。可伴同超強事跡而來的便是美團的超長陣線及龐大團隊。截止目前,美團的員工數已增長到15000名,其中線下地推團隊人數超過10000名,籠蓋城市達到1000個,相比去年8月翻了3倍多。

此番情景剛好說明"美團速度"的暗地裡並非來自標準的業務增長,而是通過無休止的燒錢帶來的區功能變數擴張及血腥膨脹。這樣來看,巨額虧損必然是既定事實。

顯然,美團的創始人王興並不以為然。不僅加快新一輪10億美元¥的融資速度,更是高調喊出"要把美團打造成一家超過10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的目的,這也就顯示交易額規模至少要達到1萬¥億元¥新台幣。這似乎玩的是資本遊戲。

盡人皆知,閱歷"千團大戰"後,團購已然進入寒冬,連美團自己都已被曝出巨額虧損,又如何能使餐廳盈利呢?何況在目前只有70億美元¥的估值情景下,又有多少商家是"殭屍使用者"呢?又有多少消費者是忠誠粉絲呢?

儘管美團是龍頭,可別人也不算差,而且在瘋狂擴張中,品牌競爭優勢強的餐廳確定不會介入,那末就只有生意不好的餐廳將其作為救命的稻草,以及佔比不大的新開業餐廳會去湊湊熱鬧。這樣來看,王興的大放厥詞極可能只是先過過嘴癮罷了。

豪口血未乾,壯志殊不知何時才能完成,難免也就有了"妄言"的嫌疑,可投資界卻並不這樣認為,且還上趕著往裡投錢的意思。

騰訊投資了群眾點評網,百度投資了糯米網,阿里推出了淘點點,而美團也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融資計劃。其實這種現象並不難理解,因為網際網路+餐飲是大勢所趨,而且投資人看重的是團購網手上的使用者註冊量,也就是資源。畢竟在這個"唯快不破"的互聯時代,誰先搶得強有力的市場資源,誰就有機會成為行業的巨頭,並帶來可觀的收益。投資界怎能等閒丟掉高達幾十萬¥億的市場潛力?

有抱負當然好,但顯然蛋糕不是這樣切的,最後必然會因為吸不到餐企的血而磕到牙。

是優惠,仍然是受罪

依據2014年易觀智庫的關聯資料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中國團購市場使用者春秋67.03%為26-30歲,21-25歲便以16.48%的佔比佔領第二位。處於這種春秋階段的消費人群剛好是85、90後,不僅有著經濟獨立、消費超前等特色,更是泡著網際網路長大的"新新人類"。

談及網上購物的經驗,他們稱第二,恐怕就沒有人敢稱第一。恰是團購網培育了他們的抉剔勁兒,不是"貪廉價",也不是沒有忠厚度,因為實在是選取太多。誰也犯不著在一棵樹上弔死,對於吧?其實,這也就是團購網的消費者難以成為餐廳回頭客的根本緣故,同時也是餐企認為自己被團購網詐騙的主要緣故。

既然是團購網的消費者,按常理而論,平台應該最為關注他們的消費體驗才對於。可跟著團購消費的頻繁,消費者卻慢慢發現,自己不知何時居然被動地成為了餐廳的"二等顧客",不僅不受餐廳待見,而且使用團購券時,還要與服務員扯上半天的"理",真是花錢買罪受,而且還擔了"貪小廉價"的罵名。

消費者心裡很冤屈,因為餐廳有做團購優惠推廣,若果還選取原價消費豈不是很傻。而商家也是一肚子的苦水,因為已被團購"綁架"並大面積虧損,自然也就對於團購顧客沒有好臉色了。

更坑爹的是,還有偽團購及各種優惠門坎。消費者自然不幹,紛繁投訴。可團購網多聰慧呀,應用免責條款將自己擇得乾乾淨淨。

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團友"們豈會讓"團購網"白坑?有文彩者則發文出口惡氣,尤為是那篇《揭團購"七宗罪"》最為大快人心:"第一宗罪過期不退;第二宗罪不審核商家資質;第三宗罪以次充好;第四宗罪假冒大牌;第五宗罪移花接木;第六宗罪玩失蹤;第七宗罪虛假折扣。"而維權意識強烈者則訴諸消協或追求媒體說明。

這條路自然難題重重,因為責權不明,團購網及商家就容易互相推委,誰也不願承當責任。如愛幫團就規定,"特殊情況下,愛幫在確認了您的定單後,因為市場變化、提供者政策扭轉或人為失誤等致使最終商品或服務價格發生變化。在上述情況下,您有權取締您的定單,但不得就此向愛幫索賠。"

相信這種毫無責任感的做法毫不是愛幫特有的,因為團購網目前的首要目的依然是瘋狂擴張,根本就沒有太多的心思來關注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是否舒適,也更為不會理睬商家的死與活。可是,作為一家平台,若果不能實現三方的互利互惠,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是餡餅,仍然是陷阱

團購對于餐企而言,早已沒有了"餡餅"之說,而是餐廳利潤的最大殺手,哪怕現在講"團購模式"是陷阱,也並不為過。

盡人皆知,餐飲並不是是一個暴利行業,餐廳能做到22%以上純利潤的已是至關了不得的。團購,從本色上來講,就是低價促銷,尤為是瘋狂打折,長期打折,越打越折。

在沒有介入團購模式以前,你的餐廳會時常打折嗎?顯然不會。當然,也正因為餐飲薄利,許多老闆就想著通過人氣來增添收益,因而當團購網提出"用打折晉陞人氣"的策略時,雙利便一拍即合。殊不知,團購網的殺手鑭便是以補貼的形式促使餐廳給出爆單推廣,然後再藉此牽制其他餐企並給出更多折扣。其實就是一個局,因為價格戰哪有底限啊?

一旦入局,就會被團購平台牽著鼻子走,不僅會丟失餐廳原有的回頭客,更會喪失議價的主權。

魯西南的某個地級市,整個餐飲圈都就被某團購網站把持住了,因過度依賴團購而虧損關門的有之,因別人都在做而終將逃不脫的更有之。想一想均可怕,別說想要保住自己的回頭客,就連團購網所允諾的"人氣"或"客流",也是餐廳喪失自己利潤換來的。因為現如今,70%的客戶是在進店消費後才買團購券。也就是說,你原有的顧客或潛在顧客在餐廳消費完畢結賬時,往往才拿出手機搜一下團購,看看你的餐廳有什麼團購流動,當他下載了優惠券或是出示了團購折扣,於是你的利潤無緣無故地減少了。那末,到底是誰為誰引流呢?

可其實,團購也並不是洪水猛獸,它的本色應該是一個商家的展示平台以及相對於優惠的引流工具。

海底撈的負責人施煒也曾經講過相似的觀點,在他眼裡,團購對于商家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請求。儘管海底撈從未採納過團購模式,但"海底撈是以超值服務聞名,而介入團購後,使用者對於服務的價值就會打折,且很難逆轉"。瞧見沒有,想要應用團購來做品牌推廣,首先得搞清自己的定位及階段目的,不然盲目扎進團購只能事與願違。

其次,設計相符80、90後消費者口味的行銷專案,防止大面積打折或過高折扣,不僅應用平台引流,更能穩住回頭客。

最後,樹立自己的"會員計劃",也就是客戶關系管理,透過積分設計、社交平台互動來增添會員粘度,從而將散客轉變為餐廳的回頭客。

事實上,餐飲企業無論選取何種模式觸網,謹記餐廳的三個根本元¥素--"服務"、"氛圍"及"出品"才是上策,也才能留住顧客。

文/刻度嘟嘟

微信號/kedududu

➜看最有養分的微視訊,請微信關注【九度視訊】,微信號:jiugetv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若果你想看更多此類型文章,請微信關注【九個頭條】,微信號:topnews-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