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之後仍值150億 美團群眾看不透的未來或更悲慟

這兩天被美團與群眾點評合併的動靜與評論刷爆了朋友圈。一個朋友對於我說,瞧,團購的正面動靜向來不會這麼猛烈傳佈的,上次被刷爆的是外賣大戰,這次則是合併的動靜。這麼一想也是有些道理的,老祖宗曾經留下一句話叫作「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是值得斟酌的。然而,兩家合併的事情算是壞事嗎?至少不能算好事,於情於理,哪一個CEO都不願自己的一手興辦的企業被合併吧。

從朋友圈看,兩家的合併似乎唱衰的音效佔了上風,這不免讓我想到當年微博被看衰的時候。無非當時偉哥可是堅挺的,最後又如何呢?所以,這次對于兩家的合併,仍然是有些看法的,簡單說說吧。

雙方合併仍值150億 估值大跌在於資本看不到未來

即使雙方是為了融資而做一個更大規模的佈局,以及講一個更完美的故事,但市場估值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到的問題。今年7月,美團對於外聲稱的新一輪融資籌集資金逾10億美元¥,使得其估值可能超過了150億美元¥。然而現在兩家合併後相加的估值仍舊仍然是150億美元¥,中間還可能含有必定的水份,這是一種赤裸裸打自己臉的感覺。同時,這也讓圈內人有些摸不著腦子。不解之處在於:

一是為何合併後的估值與以前相比相差無幾?要曉得這是兩家估值在100億以上的團購,合併之後的估值數字不變,象徵著兩家的估值已大跌。那末,在將來,其估值頗有可能是繼續跌落的。沒有預想中的估值大漲,估量投資機構以及美團、群眾點評雙方都早已明白了這一點。合併一般會有兩個目的,一是強強聯合搶佔更多市場,二是因為遇到難題攜手共渡難關。顯然雙方的聯合不想滴滴與快的合併同樣屬於前者,雙方合併之後的不動估值可算作是一個左證。

二是既然曉得合併後也不會有太起色的估值,為何還要合併?估量這個問你明眼人也能一眼望穿,兩家的合併頗有可能是資本運作的把戲。資本機構介入運作,也有兩個目的:要末是讓併購後的多家企業做的更強,以牟取更多的利益;要末就是在對於所投資項目未來發展無望的時候痛下黑手,爭奪早日套現回本。所以,不排除了這是在投資機構干涉下的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場聯姻。在將來,無論是上市也好,仍然是低價追求投資之後,都將是資本方以利益盤算為主要目的維繫性運營。如若真走到這一步,不得不說是兩家的悲慟。

百度構建直達生態 阿里騰訊自身佈局

O2O生態的最終表現形式仍然是要落在BAT身上,團購只是其中的一環而已。未來當一個個智慧硬體生態、智慧城市生態、工業4.0生態以及各行業生態成型之後,團購的市場份額可能會更小。當然,糯米糰可能是個特例,目前已融入到百度的直達生態之中,成為其大O2O的一部份。事實上,在團購模式正閱歷深刻嬗變的當下,百度O2O大戰略的加持,使得百度糯米已成為促成對於手合併、撬動行業格局的「槓桿」,美團與群眾的合併偏偏證實了這一點。糯米昨日還發了10億紅包以顯示其對於今後發展的足夠信念,同時對於團購行業的再度大洗牌表示歡迎。而阿里早已開始佈局自身O2O生態,對於團購的深挖仍然是有限的。

可能看起來群眾點評的暗地裡有騰訊,但騰訊還有微信。微信在連線人與服務的戰略地位上顯明比團購要高了多個層級。以此,騰訊投資的群眾點評,要末是因為BAT此外兩家投了其他的團購而不得已為之,要末就是將其當成外圍的O2O試水部份,這就象徵著騰訊之後不會將群眾點評列為核心,或是頗有可能會通過資本運作使其完成應有的義務。

我也早就說過,O2O將來是BAT的天下,是IOT的天下。即使團購領功能變數此時上演一出「閃婚」,未來怎麼走,也還得繼續試探,難矣。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文/王吉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