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交網路掘金線上遊覽,有戲嗎?

最近一則動靜是,微博又在垂直化這條路上「折騰」了。此次微博的邏輯是切入旅行領功能變數。跟著選取線上旅行以及O2O出行模式的使用者愈來愈多,微博作為中國最大的社交媒體,可以應用其內容聚合、分享、傳佈的優勢,介入線上旅行行業。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一直以來,社交網路探索盈利模式的新聞都很受大家關注,因為社交是離錢最遠的網際網路產品,其不像搜尋、電商、遊戲,離錢很近、商業模式很清晰成熟,老話道就是「躺著都能把錢賺了」,所以社交網路對於商業模式的探索就擁有很大的行業普遍意義。在探索這條路上,社交產品有著自己的立異,例如會員增值服務;也有結合自身優勢對於現成商業模式的嫁接,例如廣告以及遊戲;還有更具勇氣的嘗試,例如電商以及金融。那末咱們如何看待社交網路與線上旅行的結合呢?我試著回答一下。

從Facebook說起

Facebook很早就介入線上旅行,但Facebook並非自建一個線上旅行產品,而是充沛應用自己的優勢來協助線上旅行玩家,更可能是起一個橋樑的作用,

Facebook是從三個維度做起。第一,社會化舉薦,即應用你好友關系及行為,向你舉薦適宜的旅行產品,內含出行模式、目的地、美食等等;第二,廣告,內含顯示廣告與品牌專頁,前者指的是相似Google的搜尋顯示廣告,後者指的是相似TripAdvisor自建一個公共首頁;第三,使用者畫像,即Facebook應用其海量的使用者資料,準確定位使用者形象,反饋給線上旅行服務商。不難發現,Facebook介入線上旅行的模式都是應用自身社交網路的特性開展的,那是否可以說社交網路本身就有與線上旅行契合之處?接下來咱們試著以微博來分析。

微博如何掘金線上旅行?

線上旅行的鏈條很長,涵蓋食宿行遊購娛,那末結合這些點,我認為微博掘金線上旅行的機會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結構化的資訊處理

旅行的第一步是攻略採集,即資訊檢索。微博天然承載了大量的旅行關聯資訊,社科院最近發佈的《微博遊覽白皮書》裡有一組資料:在白皮書的統計週期內,搜尋遊覽關聯癥結詞的使用者為237.4萬¥人,搜尋次數為9928.3萬¥次,平均每一個使用者的搜尋次數達38.9次。

需要改良的是,目前微博上關於遊覽的資訊並無結構化的處理,一旦這些資訊能獲得有效的處理,在景點、路線、美食、購物、本土風情等方面給予使用者多個維度的支撐,那末這將頗有價值。為何說是多維度的,因為相似窮游網等攻略網站一方面在資訊呈現上略單一(可能在食購娛方面就不長於),另一方面其資訊量本身相對於比微博而言就少。

2、社會化的行銷模式

前段時間星巴克選取之後在Tumblr上更新官網資訊,因為其認為這樣更能有效地實現品牌傳佈並與使用者互動。同樣的道理,微博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說明線上旅行方樹立起社會化的行銷模式,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品牌頁面,還可以搭建粉絲群、應用微博的行銷工具、直接連結其官方的產品服務等等,這些點都是微博有機會涉及的。

截止今年7月微博上的遊覽帳號數是58888個,年同比增長率為24.3%。從形成上來看,微博上的遊覽帳號已籠蓋了國內外的遊覽主管機構、遊覽目的地以及遊覽產業鏈的關聯行業。同時微博也已成為主要的遊覽行銷平台。近年以及遊覽關聯的不少熱點事件,如張家界翼裝飛行穿越天門山、九寨溝小蘿莉、千島湖女島主徵集、姚晨新西蘭大婚、大堡礁全世界徵集護島人等,都是在微博上傳佈起來。

微博的另一個優勢是遊覽達人。今年咱們能顯明看到,微博加大了對於遊覽達人的扶持力度。6月微博與阿里旅行聯合舉辦#你不曉得的旅行#流動,超過2萬¥人次高質量長微博出產者參加。「帶著微博去旅行」上線僅兩個月,遊覽達人發佈旅行攻略就達到9000多篇。

跟著O2O出行模式在使用者遊覽行為中的比重晉陞,連線能力成為考驗遊覽行業的癥結。微博上的遊覽機構帳號以及達人帳號,偏偏可以成為連線遊客以及遊覽目的地的節點。這種連線價值也是遊覽行業看重微博、並在行銷上格外倚重微博的癥結。可以說,微博是現在獨一一個可以連線遊客、遊覽喜愛者、遊覽達人、遊覽目的地以及遊覽產業鏈關聯行業的平台。

3、精準化的使用者畫像

微博最具價值的資源就是海量使用者資料。通過大量的歷史資料微博可以勾勒出使用者大致的個人資訊,一個清晰的使用者形象赫然呈現。這樣微博可以精準的定位到線上旅行的潛在使用者,或是通過與線上旅行廠商合作,或是自己獨自推出關聯產品,在客單價很高、且市場容量不斷壯大的線上旅行市場分得一杯羹是可行的。

社科院的白皮書裡透露出一個主要結論,就是使用者在微博討論遊覽的行為與遊覽市場的正關聯關系。在國內遊方面,使用者在微博討論遊覽關聯話題的熱度,與遊覽市場淡旺季的變化基本相符。在出境遊方面,使用者在微博討論量對比高的國家以及地區,基本上也是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介入出境游討論的使用者分佈,也以及出境遊人群的線下地功能變數分佈吻合。這都體現出微博大資料對於遊覽行業的實用價值。

可以確定的是,微博作為一個連線遊覽使用者以及產業鏈、籠蓋遊客遊覽前中後全程的平台,以大資料為依託,在遊覽行業中的「基礎設施」的價值將更顯明。但有一點需要指出,是否說只要是擁有海量的使用者規模,任何社交產品均可以進軍線上旅行呢?顯然不是。這裡不得不提同為社交產品,IM與SNS在產品屬性上的區別致使商業模式的區別。

產品特性抉擇商業模式

QQ初期並無明確的盈利模式,但後來通過對於韓國網際網路行業的取經,並結合自身產品特性,開始發力虛擬增值服務以及遊戲,並大獲勝利,即便到搬移化的今天,手Q以及微信的創收依然主要來自於這兩方面,儘管微信朋友圈試水資訊流廣告,但效果有待驗證。而Facebook在初期(桌面)時代主要靠網頁遊戲盈利,並捧紅了Zynga等公司,但跟著搬移大潮來臨,頁游疲軟手游突起,Facebook的盈利模式遭遇挑戰,直到近兩年其完成搬移化轉型,資訊流廣告大獲全勝,Facebook從新證明了自己。

再回到微博,微博是典型的SNS,所以廣告成為其主要收入來源就不足為奇了。也因而在探索更多盈利模式的道路上,微博依然應該以其SNS的屬性來開展,那末問題來了,SNS的產品屬性與線上旅行的商業模式契合嗎?我認為至少有幾點是契合的。

首先,對於遊覽目的地而言,吸引使用者前去旅行的過程是需要大量長期編譯的,而微博的傳佈屬性適宜其通過對於使用者的長期「資訊轟炸」達到樹立好感、轉化為行程的目的。

其次,對於線上旅行商家而言,在遊覽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當下,必需用更接地氣的模式get到使用者嗨點,並趁勢引爆,而這恰是微博這樣的社交媒體長於的。

最後,對於普通旅行喜愛者而言,開放性的微博平台依然是其搜尋資訊、樹立攻略、分享紀行的不二之選。所以,將線上旅行的商業模式嫁接在微博之上是毫不違以及的。

2015年我國旅行人次將達到40億,已進入了群眾旅行時代。一方面市場盤子很大,另一方面因為旅行行業的特殊性,沒有公司具備食宿行遊購娛的一站式解決能力,於是留給非垂直線上旅行玩家以機會。

無論從行業仍然是自身特性來審視,微博玩線上旅行,仍然是有戲的。一言蔽之,微博的優勢就在於其作為最大的社交媒體平台,可以充沛挖掘其在內容出產、資料挖掘、分享傳佈等環節的優勢,對於遊覽企業以及遊客的供需兩端同時施展影響。對於遊覽企業而言,微博的價值在於更好的連線使用者。對於遊客而言,微博的價值在於更好的出行參考以及旅行分享。對於微博而言,則可以以產品特性結合線上旅行的商業模式,與合作伙伴進一步挖掘這個市場的潛力。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