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月底,咱們一行四人,自駕從廣州啟程,開始了「O2O平台「520日子圈」全國萬¥裡行」之旅,經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山西、陝西、甘肅、四川、重慶、雲南、廣西共十三省/市,歷時一個多月,行程一萬¥三千多公里,對於服裝服飾、皮具箱包、土特乾貨、五金工具、建材衛浴、食物副食、文具器材、文化禮品等除了肉類果蔬行業外的其它可能被電子商務衝擊的行業,以及當地的製造業、服務業、餐飲業、地產業等行業進行了全面深度的市場調研。咱們所到之處,看到的場景都是冷清,冷清,冷清,實業、商業全線虧損,實體經濟以及商業及電商賣家都面臨崩潰的邊緣。
我印象最深的有三個傳統代理商以及四個零售商以及兩個網店賣家,他們都在當地有供房供車(有的是本地人,有的是外埠人,外埠人都在當地六年以上),他們的主營生意已整個下滑,其中七人已處於虧損狀況(之中五人已嚴重虧損,做電商的說微虧狀況),二人處於「有賺,但下滑嚴重,是還沒虧」的狀況。有五人在銀行有直接貸款,三人用信用卡套現「蓋蓋子」經營,一人原有累積無欠款。九家整個拖欠上游廠家或代理商貨款,且逐季增添「信用」額度,靠拿廠家增添的信用額度來填補虧空以及過日子。問他們對於未來樂觀嗎?普遍茫然,問他們那怎麼辦?有七人的回答是「能怎麼辦?不曉得做什麼,先乾著吧」,有兩人認為「經濟過段時間會好吧」,問他們若果廠家被你們拖死了,你們怎麼辦?他們統一的回答是「廠家不能死,廠家死了咱們怎麼辦」,有三家甚至說「咱們還欠著銀行錢喱」……。那末,問題來了:他們真能挺下去嗎?之後他們能賺錢嗎?他們所欠的款能還得上嗎?實體商業、電商賣家以及經濟能好患有嗎?他們的上游商家以及廠家能撐獲得經濟逆轉好運降臨到他們頭上的那一天嗎……?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若果國家沒有大的經濟變革推進或是民間推翻式的商業模式泛起,我的謎底是否定的。零售商、代理商、品牌商、出產廠家、配套廠家其實是一個完整的商業總體,而這個總體成敗與存在的癥結是「店舖能否活下去」?實體店生意能否活下去,那要看造成他們活不下去的緣故,我在上期寫的文章《深度剖析為何「淘寶不死,中國不富」的緣故》一文中已寫得很清楚,就是從「產能多餘」到「商業多餘」,中國人口沒大變化,消費需求沒大變化,消費能力卻在降低,而「賣家」太多了,商業地產的過度發展已使實體商業多餘已惡性競爭了,又加之同樣多甚至更多的不在一個競爭起跑線上的網店,去年起又泛起N多「人人創業」的微商,大家都成為了「賣家」,而運營成本、人工成本、房租水電、工商稅收、產品本身成本全在上漲不能降低,但銷售降低、毛利降低,怎麼突圍?基本上沒有可能。有人說,現在不是推進「網際網路+」嗎?商業企業不都在做「O2O」嗎?這不是可以嗎?「網際網路+」若果是工業革命,讓產品進級智慧化,那對於產品本身是好事,對於使用的人也是好事,能推進科技進步推進現代化,但若是「讓商品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去網上賣」,那現在還有沒在網上賣產品以及推銷的品牌以及廠家嗎?一般大家能看到的社區型O2O、產品型O2O、行業型O2O、「聚焦」型O2O真的是消費者想要的嗎?真的相符消費者需求嗎?真的「通人道」嗎?尤其是真的能說明整個商業生態系統重規良序興旺發達嗎?若果不能,那再好的「術」又有何用呢……?
有的人可能還沉浸在「過去還好啊」的樂觀情緒裡,感受不到溫水煮青蛙,量變到質變有個過程,經濟搞成今天這個局面的緣故太多,在這不多說說了,可以去瀏覽我上篇文章,在這裡單單再提一下為何今年尤其尤其難,2012年某網銷平台發明「雙11光棍節」,這個吸引眼球的「節日」加之平台賣家大打折促銷、平台方遮天蔽日的廣告鼓吹,一日之間扭轉了不少人的消費習氣,加之平台公佈的「銷售數字」,於是到2013年一下子網上多出以及實體店旗鼓至關的店舖來,消費者就那末多啊,消費需求也只有那末多啊,這多了一倍的網上店舖來搶生意,除了了拼價格拼「服務」外還能有什麼辦法,可成本擺在那,降不了,拼來拼去的結果是誰也沒得賺,大家都虧,有錢的大虧,沒錢的小虧,實體店虧,網店虧,都蝕本沒錢賺,那民眾的購買能力又降低了,加之土地財政終結,「投資」這架馬車轉不動了,社會需求又降低,國家鼎力反腐倡廉,高級消費沒了,社會購買能力再度降低,也把原先不易受網際網路衝擊的餐飲娛樂服務業在中低檔形成供過於求的惡性競爭,2014年微商橫空暴發爭搶市場,分掉部份銷售額,各種傳銷高手應用微信這個隱密性與傳佈性都很高的平台,披著胡編亂造名目繁多的勵志發財夢這張皮,忽悠「人人創業」不尊敬客觀事實想發橫財的人,套取了他們有限的流動資金以及存款甚至透支信用卡,降低了他們的實際購買能力。
經濟本身下行,社會總體收入降低,購買力降低,而剛性成本又並不能降低,經營就虧損,虧損又致收入再降低,購買消費勁進一步降低,加劇經營虧損,經濟是一個總體,各行業相連相通關聯,很難獨善其身,這樣惡性迴圈,於是,斷崖式坍塌不可防止的如期所致!
為了「活下去」,有之處的商家開始了以及房主的鬥爭,從祈求降租,到回絕交租,到暴力抗租。在土地財政以及高消費政策的推進下,不少人供了房供了車貸了款負擔很重,不賺錢了但供房供車還貸不能停啊,「信用」這把達麾斯劍以法律的形式高懸於國人頭上,不找活路怎麼辦呢?問題是減10%、20%、30%的房錢你就能扭虧為盈嗎?更何況,房主能怎麼減租呢?他們在銀行貸款買的鋪面,不少房錢籠蓋不了利息,出租率又在降低,還要減租,那直接丟給銀行就好啦,還出租幹嘛。有人說,有的房主以前買的時候很廉價,錢早就賺回去了,但問題是,有幾個能收租的房主還在上班工作賺錢呢?又有幾個有錢的房主這幾年不把錢又花出去了呢?初期低價買鋪的房主十之八九孩子已長大,早就損耗掉了老父老母那點賺的紅利了。而商業地產的開發商都是通過銀行借貸搞地產的,他們承當著巨大的還貸壓力以及稅收壓力,若果是上市公司還要承當讓財報好看的請求,必需維持高房租才能玩得下去,「倒閉潮」的到來又讓店舖的閑置率愈來愈高,退租轉讓關門的愈來愈多,商舖從搶手的「香餑餑」變為了無人問津的燙手山芋,房主老闆的壓力也愈來愈大,所以,減租,說說可以,鬧鬧也行,但能指望就此挽救實體經濟,基本沒有可能性。
我還在學生時代,有位現代派詩人寫了一首一字詩,寫得很好,詩的標題叫「日子」,內容就一個字「網」,日子就是一張「網」,人人不能置身網外,從此讓我讀懂了人世的滄桑。三年前,我除了了堅持做愈來愈難做的實業外開始鑽研巨集觀經濟為自己以及企業找出路,一時靈感泛起東施效顰也寫了一首一字詩,詩名叫「經濟」,內容也是一個字:「局」,可經濟的這個局啊,如今已愈來愈理不清了。
經濟這個總體的局為啥做「傳統代理生意」的愈來愈難做呢?當年,國家要發展經濟啟動市場,必需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走,國企這個計劃經濟的偉人就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阻礙,於是,國企職工成為了必需被淘汰的一群人,數千萬¥國企職工被打破「鐵飯碗」,那可是國家的兒子啊,而且是經濟剛起步向好的方向發展,國家總能有個妥善安放,若果下崗工人個人努力,還能闖出一片新天地來,涅槃重生然而有未來的痛苦。而經濟發展到今天,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消費)整個泊車,經濟全面衰退,基於資訊與物流不對於稱而發生的傳統代理商,在資訊爆炸時代以及物流高速發達時代已沒有了存在的價值,「網際網路+」、「O2O」的發展就是要去中間化,中間化是誰?就是「傳統代理商」,因而,對于絕大多數產品無獨特的代理商甚至連今年冬天都熬無非去,指望下半年傳統銷售黃金期到來轉運的慾望終於會一場空。傳統「坐商」形式的零售店、服務店、餐飲店也已不適應資訊時代的需求,但他們可以與免費的公益性O2O平台合作,把他們的店舖搬到網上去用O2O的模式線上加線下共同服務周邊的顧客,變「坐商」為「行商」,將消費者從遙遠而不確定的網路商城上從新拉回到就近的實體店中來,讓生意在苦澀中得以繼續下去。而傳統的代理商,沒有路走。中國有近十四億人,就業人數約四億多人,其中各類中間代理批發商約三千萬¥人,這三千萬¥人的存在感將愈來愈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