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乎 林翠 )
現在整個市場都在看空O2O行業,不只是餐飲O2O還有更多的上門服務因為企業迭代快,失敗率高,也是被看空的重災區。

上門服務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原生態的上門服務,例如保潔、保母、月嫂、維修、快遞……,它從傳統行業形態開始就是需要上門去做的服務。
第二類是新生代的上門服務,例如美容、美甲、按摩、洗車、洗狗……,它可能原來是需要到店的,因為O2O的改造,把到店的交通成本徹底由服務者去承當了。那怎麼去平衡這些服務者承當的成本呢?用分享經濟的模式,把大家碎片的、零散的、閑置的時間挖掘出來,成為大量供應且廉價的一種補充模式,支撐新生代上門。
1、對于原生態上門服務,咱們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O2O就是可以革掉傳統服務行業的命的,咱們需要斟酌的只是怎麼革命最有效。
主要也就三個法寶,都是晉陞運營效力的:
法寶一:重構服務體系
這要依據具體的行業具體的去拆解。舉個例子,咱們投了一家月嫂O2O,叫有福媽媽。
北京有一半的生孩子的家庭請過月嫂,平均一個家庭要見14個月嫂,才能做出消費決策。而有福媽媽,他們的資料是家庭只需要見1.7個月嫂就能做出消費決策,而且服務的好評率在96%。就是因為重構服務體系。
傳統中介是會把現用的能找到的盡可能多的月嫂給你送上門,讓你挑揀面試。1個小時內讓使用者對於3~5個目生人做判斷是很難的,所以使用者會貨比三家。然而若果你用你的專業能力先說明使用者篩選掉專業技巧不合格的,再通過網際網路,把服務員資訊前置,價格徹底透明,並累積了大量服務點評,讓使用者取得到足夠大量的資訊去做判斷,80%的判斷已提前做出了,最後只需要在見下面確認一下,簽單當然就容易了。僅僅面試簽單的一個環節,就晉陞了8倍多的效力,再加之因而帶來的換單率的降低,從傳統行業的30%降到4%,又是8倍的效力晉陞。
那為何傳統月嫂公司不能也把服務員資料放上網呢?因為他們就是依靠資訊不透明,依靠銷售的個人能力把一個7800的月嫂賣到12800元¥來賺錢的,服務體系徹底不同樣。
法寶二:重形成本結構
90年代,大家去街道辦事處以及物業找保潔以及保母,找管家,這基本是少數有錢人可以享受的服務。
而小時工出生,分拆檔期,切分服務模組來售賣,重構了成本結構,降低門坎,帶來更大的使用者群,中介公司通過採集分發晉陞資訊符合效力,搬移網際網路到來晉陞了分發的效力。然而這樣的切分法子,本色上是從服務員那裡批發來時間,再零售給使用者,賺取差價,現在正在紅海鏖戰的58到家,e家潔,阿姨幫就是這個模式。優點是標品好管理,便於規模化擴張。缺陷是使用者必定會比價,所以創業公司需要燒錢把競爭對於手燒死,才能有市場定價權,才能斟酌賺錢的事情,這樣,就是血線長短的競爭而不是服務價值的競爭了,會很血腥很凶殘。
法寶三:晉陞使用者體驗
繼續拿家政服務舉例:小時工是否就是家政的終極形態呢?是否已知足了使用者的需求呢?
使用者的多樣化的需求,需要使用者自己來歸納,拆解,對於應到平台提供的服務上去下單購買。然而許多細小的需求是沒有辦法在單獨買賣的,這才是困擾咱們的家庭的雜事,譬如清理下冰箱過期食物,把陽台曬的5件衣服疊好放進衣櫃。
這時咱們就看到了小馬管家的服務:輕管家。他們把從需求切入變為從使用者切入,晉陞服務質量以及增添服務維度。
你只需要確認你需要一個乾淨舒適的家,剩下交給輕管家去做。這是一個架構在流行按需服務(雜貨、洗衣以及送貨等)之上的服務層,由公司差遣一名值得信賴的輕管家拜訪使用者,直接替你去判斷是該掃地,給花澆水,仍然是清洗爐灶了。這個人掌握著你的一套鑰匙,跟著時間的推移,他可以瞭解到你多久喝完一箱牛奶,以及你的乾洗衣服該放在衣櫥哪一個位置。你再也不用斟酌何時醬油沒了,冰箱裡的臘腸是否過期了,你甚至不需要以及輕管家見面,你回家就能看到放滿乾淨衣物的衣櫥、裝滿新鮮食物的冰箱以及永遠鮮花盛開的客廳。再也不用做任何家務了,就能擁有這麼一個乾淨舒適家,只需要不到1000塊錢,就徹底扭轉日子品質。
使用者在這個時候,不會去計算一小時是25仍然是30塊,而且服務不是被切割成標準模組的,所以也無法比價。使用者會為省心買單,會為品質+便捷付更多費用。參考小時工O2O平均每一個家庭的月付費金額是110~150元¥,所以對于大家來講,不斷的去晉陞使用者體驗永遠是一個新的機會。
2、新生代上門,機會以及挑戰共存,需要維持清醒
新生代上門的創業者都很偉大,他們不是基於原來的形態做改善重構,而是做全新的增量市場。把原先需要使用者付出的交通成本轉嫁到服務者身上了,原先是我走50步,你走50步,咱們依靠緣分,依靠團購,依靠剛剛好路過,找到了彼此。現在變為你走99步,我就邁出一小步,我就撞上你了。
這裡面我提出幾個問題:
(1)增量市場是否存在?若果存在,行業的終極形態下上門服務會取代到店服務麼?
若果可以,那恭喜你挑了一條很好的路。若果不可以,你就要斟酌怎麼以及到店服務同享這個市場。若果最後分析下來,到店仍然是整個市場的90%,你很努力的只做到了10%,還不如不做。
(2)長期來看財務模型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支撐商業模式?
現在有不少音效在說資本變冷的時候,就是考驗內功的時候,就要看你財務模型跑不跑得通,能不能在不補貼不用VC錢的情況下打平,理想做到多少單可以打平。不少VC看衰O2O了,緣故是什麼?不少衝出來的創業者做的商業模式根本就支撐不了長期的發展,有些甚至自己都做了大半年了,都沒有當真計算過成本結構。
我的觀點很明確,對于上門服務在一百塊錢下列的,我都不樂觀,尤其是對於一線城市來講,儘管一線城市人口密度大,然而城市的面積也大,所以交通成本不可能不斟酌。一百塊錢下列的服務,你是否有很好的模式來解決交通成本?若果是依靠售賣服務員檔期的模式,那在交通上鋪張掉的時間由誰來買單?
在傳統行業已有服務定價的前提下,新生代上門服務的體驗多少都有打折,所以在價格上也必需低於行業定價,這樣的限制下,長期來看是否還有利潤空間?
(3)延伸的方向有更大市場麼?有更高ARPU?
可能我現有服務的模型不賺錢,然而用這個模式能累積大量使用者,延伸到另一個高價值的品類上去,通過這個來賺錢。大家有那末多切入點,若果太坎坷就輪不到你來做了,你做延伸的時候是否有道理?必定不要把自己放進妄境裡,先覺得這件事情必定能成立,再給自己找左證,日後站一步看這個事情能不能做得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創業資訊微信公家號:3cfood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創業合作微信:lvpanpan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