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雙十一這樣的電商大促僅剩月餘,不少電商平台上的品牌賣家都開始進入緊張備戰狀況。就像春晚同樣,當人們對於這些大促深感麻木之際,也恰是電商行業要變革之時。一直以來,為了引流、拉新、維老,電商商家維持著昂揚的成本開支,跟著行業競爭的加劇,成本更是陡增不下。然而,實際效果卻大不如前。這不只是一個電商平台存在的問題,在多家電商平台上,從事電商的品牌商家都被這些問題所困擾。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讓這些問題有了新的解決專案,電商行業開始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向搬移化、社群化、O2O的轉型正在深刻。面臨網際網路+浪潮的來襲,電商如何擁抱機遇、化解挑戰,將抉擇未來的發展態勢。
痛點一:粉絲增長慢
小到一家C2C小店,大到一家知名品牌電商,無法逃避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做好拉新這件事。儘管回頭客是主要的資源,但新客源同樣是不可或缺的,甚至說,沒有新客源就至關於沒有活水。為了解決拉新這個問題,商家們從平台內定到平台外部,從各種硬廣、所謂的精準行銷到外部的社會化行銷、DSP、APP引流等,招數無所不用,但拉新的成本居高不下,拉新引流的效果又不見「長進」。這不只是一線推廣人員的痛,更是暴露了電商行業普遍的一大「詬病」,平台資料不夠開放,為商家提供的資料分析工具不夠完整,加之商家本身存在資料分析挖掘能力的缺失等,使得商家很難為其目的客戶群體「畫像」,進而也就只能像無頭蒼蠅同樣到處亂撞,這樣引流拉新的效果可想而知。
跟著社交平台的突起,從微博到微信,商家們一度以為自己看到了但願,一度將這些社交平台視為低成本、高成效拉新的不二選取。然而,即使當下,在這些社交平台上拉新、引流的效果仍未達到商家們滿意的程度,緣故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以電商為主體屬性的社會化電商平台進駐門坎高,且多為徹底的目生人社交圈,天然存在信任度不足、促購乏力的問題;二是以社交為導購指引的社會化電商平台大可能是高壓管制與封鎖體系,商業價值被弱化,帶有導購意識的行銷流動容易被忽略,造成「無效互動」的普遍存在。
當然,並非說所有的社交平台都難以有效拉新。像手機QQ這樣的平台,90後佔比達到46.5%;天天有45.3%的使用者上網超過5小時;且80%的手Q使用者有過網上消費,40%有過網上購物閱歷。因為使用人群更為年青化、消費需求更為強烈,日子模式更為趨同,因而,往往會讓拉新引流獲得較好的效果。尤其是行將推出的QQ公家號,有的電商在內測時就能吸引數萬¥粉絲關注,這種量級恐怕是在其他社交平台上一時半會很難實現的。這其實就是一些電商在竭力尋找的所謂的流量紅利。
痛點二:交易轉化低
困擾品牌的並不僅僅是拉新引流,獲取目的使用者後,如何做到有效的、高比例的轉化,也是一大現實問題。有的商家哪怕是天天上萬¥的流量匯入,但僅有不足千分之一的成交,這些成交甚至連拉新的成本都籠蓋不了。
這裡的癥結,便在於如何提高行銷的能力以及效果。要做到這一點,既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因素。客觀上,若果流量大都是「垃圾流量」、無效流量,自然難以達成交易轉化;而主觀上,商家往往在所在電商平台、關聯的導購平台以及朋友圈這些渠道推出一些流動,發佈一些資訊,但殊不知這些平台本身就是流動爆棚、資訊爆炸的渠道,在這些渠道上,即使是你的目的使用者,也很難讓商家享受到「專屬」權益,因為你的競爭品牌往往也在進行相似的行銷。
這裡就存在一個如何與目的使用者或是說品牌粉絲有效互動的問題。儘管品牌商家往往在行銷上做的很賣命投入,但低頭拉車的同時也需要仰頭看路。當下,可以說各大品牌的粉絲都是搬移化的日子模式,能為粉絲所信任、接受的資訊往往則是媒體化的傳遞、傳佈。譬如在手機QQ上,80%的使用者有虛擬產品購買經驗,網購教育成本低,相較其他平台更年青的群體擁有更為顯見的需求,尤其是QQ會員下單率更高。因而,這就請求商家進入搬移行銷模式,抓住相似手機QQ這樣的癥結渠道,進行主力互動以及行銷,從而促成交易轉化的晉陞。
痛點三:迴流復購率低
在經典的行銷理論教材中,培育顧客忠厚是重點中的重點。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拉回頭客,用專業點的說法則是迴流復購。無論怎麼個說法,這樣的效果往往被一部份商家覺得比拉新還難,另一部份商家則覺得相對於輕鬆。覺得輕鬆的緣故在於,諸如好評返現、贈券、按期EDM等模式讓其覺得獲取了理想的復購迴流「秘笈」。覺得難的商家則是,早就看透了這些所謂「秘笈」的卑劣,無非是打腫臉充胖子。
其實,在經典的行銷教材中早就提到了培育客戶忠厚的法子,那就是「客戶關系管理」。在電商領功能變數,則被叫做CRM管理。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電商商家在嚴重缺乏足夠資料的情況下,很難進行資料分析,而CRM的基礎便是資料。只有獲取足夠的使用者行為、消費偏好等詳細的資料,才有可能在取得使用者、轉化勝利後,將新客發展為老客戶,有效增強客戶黏度以及復購率,形成優良的品牌認知以及傳佈分享閉環。
無非,想做到這一點,商家仍然是要選取好平台。儘管有不少第三方外掛程式號稱可以完成這一重擔,但試過的商家往往是對於此表示無語。有鑒於此,平台方已開展行徑,譬如行將上馬的QQ公家號,據傳將針對於此上線全新的能力,通過結合QQ強大的社交能力,為電商商家提供定製化電商後台能力、LBS能力、以及左近的店舖等多個社交場景,為商戶提供完整的交易閉環,為晉陞迴流復購率帶來更全面的解決專案。
電商的發展,讓實體店變為了體驗點。網際網路+對於電商運營模式的推進以及變革,則有望讓電商平台成為電商的銷售平台,而內含拉新、維老等在內的行銷則是在諸如微信、QQ這樣的平台完成。尤其是跟著QQ公家號的推出,必將會成為電商企業的下一個必爭之地。而顯而易見的是,越早起步越能佔領先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