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反彈琵琶:O2O寒冬的謠言與真話最近看到太多人在喊O2O寒冬來了,反而覺得很不適應。市場火爆的時候,輿論一片向好;市場不景氣的時候,輿論一片向惡,甚至煽風點火、乘人之危的也大有人在。這種風氣我認為是極其不好的,對於不少潛心市場、塌實做事的創業公司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現實的情況是,拿到大把融資的人沾沾自喜,拿不到融資的企業在輿論眼裡恍如隨時都會倒下,搞得人心惶惶,看了也很不爽。無非,我挺贊成大姨嗎柴可的一段話:「錢多並不代表你會贏,錢多也不代表你的企業就不會死掉。做一家企業,最後的勝利就是活下去。」說到底,融資無非是工具以及橋樑,能不能泅到對於岸去,光靠融資還差的很遠。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不可否認,O2O市場的火爆,與資本的扭曲效應脫不了干係,但市場需求巨大並且迫切顯然也是不爭的事實,這是趨勢使然。誠然,對于O2O企業來說,市場不明朗,能在所謂的「寒冬」來臨以前拿到大把融資、甚至攀上BAT這樣的資本大樹,長長舒口氣也不為過。無非,要說可以就此高枕無憂、等閒踩死其他競爭者並攻城略地,恐怕還早了點。說白了,融資多少、寒冬與否其實都只無非是個偽問題。任何行業,「寒冬」從來都是存在的,並且一直都在,融資難的問題也從來就沒有消失過,融資再多、大腿抱得再緊,死掉的企業何時少過?像曾經經坐擁近5000萬¥美元¥融資的網際網路前驅「億唐」如今早已銷聲匿跡,曾經經風靡一時融資拿到手軟的凡客現在也落了個「半死不活」的下場。而在大洋彼岸,曾經拿到3.25億美元¥巨額融資一度被認為是Linkedin對於手的「獨角獸」公司Fab,也已轟然倒塌。

在競爭無處不在的市場上,從來就是優勝劣汰,無論是高調進入仍然是抱守地盤,任何企業都逃無非叢林法則。O2O市場燒錢燒到現在,有錢燒的也算燒出了教訓,沒錢燒的不妨趁這機會沉著下,選取一個更適宜的活法。與線下加速交融、深度整合行業資源是O2O的題中之義,而無論是出行領功能變數、外賣領功能變數、家政服務領功能變數,每一個領功能變數都有其獨特性,對于不少O2O初創企業來講,充沛斟酌行業特色,找準使用者痛點並快速切入這些垂直細分行業,用立異又接地氣的商業模式以及高質量服務,構築起自己的競爭壁壘,未必不能活得很好。

既然這樣,為何那末多人都在喊冷呢?我覺得,喊冷的起碼有這樣三類人——第一類,前期瘋狂燒錢燒習氣了的;第二類,模式不順,燒不到錢乾著急的;第三類,這種對比腹黑,就不多說了……

無論怎麼說,我仍然是很認同一句話——這是創業最佳的時代。哪怕做個最壞的前提假如——現在真的是寒冬了——這句話也仍然是立得住腳的,我就說三點理由,看能不能說服你。

第一個理由,巨集觀面上大家都不投錢,腦袋一熱就要創業的確定變少了吧,這對於已入局的企業益處不言自明;

第二個理由,再缺錢也不缺項目,再缺錢也不缺需求,好項目不需要太多資金就能啟動,這對於行業來說好不好?

第三個理由,最近的製造業危機大家也看到了,裁人裁得這麼兇殘,適合的人都到我碗裡來吧,成本還低。

所以說,硬幣有兩面,聽起來壞的事情未必就壞了,就看你怎麼看。就目前來說,早期創業者反而是幸運的,大家都沒多少錢可燒,創業者更有可能重回初心,把關注點放在市場需求、使用者痛點上面,沒什麼可說的,來晚了還想分一杯羹,不關注這些不是扯淡嗎?當然,對于中期創業者來講也是極好的,沉著下來之後,梳理梳理過去的經驗教訓,跑偏的趕緊調整調整上路,領先的回頭看看產品、服務是否還有什麼缺漏,可以說現在都是個極好的時刻。對於晚期創業者來講,也好也不好,本身體量已很大,不少模式也已固化,現在要做的就是堅持吧,挺過低谷才能見真章。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市場原先就是波浪運行的,有高點就確定有低點,有火熱的時候就必然有寒冷的時候,一直也沒變過,O2O市場也是同樣的道理。當然,無論是好市場仍然是壞市場,不好的音效、負面的情緒一直都是存在的,往大了說,中國人就這錯誤,改不了的,你管它幹嗎?

更癥結的是,其實O2O市場目前並無那末壞,也沒有真到低點的時候。我印象中,可能早在去年底,就有不少音效說O2O的風口行將關閉了,然而事實是後來拿錢的項目無數,即使是現在也仍然是有不少項目在拿錢。整個O2O的市場仍然是處於快速發展之中,這點也沒有變。個人覺得,真要說變化,變化至多的恐怕是不少人的心態吧。

曾經經有人形容說,O2O是一部野蠻進化史,腐敗、內耗、炮灰無數。要我說,野蠻就野蠻吧,畢竟仍然是在向長進化不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