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直播版權還停留在O2O的1.0時代,而優土音樂中心要做的是O2O的2.0時代,是施展網際網路視訊平台「使用者留存」的核心優勢,打通線上線下的使用者,把線上以及線下看演出的人變為一撥人。

今年初,優酷以及洋芋音樂中心正式合併,合併之後的優土音樂中心有什麼變化嗎?在對於優酷洋芋音樂中心總經理李宇的訪談中,中國音樂財經總結了優酷洋芋音樂中心的業務以及戰術打法。

第一、媒體平台:華語、原創以及韓流是優土作為媒體平台目前三大主打的方向。譬如訪談、資訊以及榜單等都是優土作為綜合性娛樂媒體平台該有的內容。但僅這些還不夠,優土但願成為一個全新的二代視訊自媒體平台,推出了自頻道產品吸引藝人以及唱片公司入駐,但願基於所有的音樂人、偶像以及機構,試探粉絲經濟的新商業機會。

第二、直播業務:本身優土有一個主打日子模式的直播平台「來瘋」,使用者所有才藝均可在上面秀;此外,優土一直在直播一些演唱會以及頒獎禮,優土的解決專案是做主辦方,自己辦或聯合主辦演出,版權整個在自己手裡。今年下半年優土的線下演出偏常態化,明年將徹底「常態化」。

李宇認為,爭奪直播版權還停留在O2O的1.0時代,而優土音樂中心要做的是O2O的2.0時代,也就是施展網際網路視訊平台「使用者留存」的核心優勢,打通線上線下的使用者,把線上以及線下看演出的人變為一撥人,平台提供很好的觀看體驗以及服務,他們可以留在優土,持續不斷的以及平台發生互動。

李宇說:「優土有大量的會員,花了一年的會員費後,你享受線上會員服務的同時還可以去線下參加音樂節,咱們但願把線下付費的使用者變為線上,做留存。核心是把使用者打通,打通了怎麼均可以,打不通怎麼玩都有問題。」

優土音樂線下演出將常態化,它的O2O 2.0是什麼?

對於話李宇:內容匱乏時代,平台型公司正在「往下摸」

中國音樂財經:作為媒體平台,怎麼理解你提到的「深化」?

李宇:華語這邊我有一檔做了三年的綜合性節目《最音樂》,內含資訊、訪談以及榜單,主要是推華語類的歌曲。此外就是原創類的《原創橙live》,咱們以及蝦米音樂人合作,它的調性以及洋芋對比搭,蝦米有一個榜單,洋芋會掏錢給每兩周原創歌曲的第一位拍MV。咱們也會給近期尤其活躍的音樂人辦livehouse,優良的音樂人會上咱們的音樂節,內含今年優酷·洋芋理想音樂節,不少上台的音樂人是從洋芋蝦米平台選拔出來的。咱們還有做了7、8年的洋芋映像節,年底還有《青春的選取》頒獎禮,目的是給好的音樂創作人提供宣發類的輸出通道。

韓流方面,咱們以及韓國各大經紀公司都有合作,以及SBS一塊兒推了一個音樂打榜節目「The Show韓秀榜」,所有韓國一線藝人都會參加這個打榜節目,榜單由中國人以及韓國人共同投票發生,暗地裡是粉絲經濟,節目在優酷洋芋以及SBS電視台同步直播。兩邊的粉絲在同步直播的時候,還可以去付費投票,抉擇當期的冠軍。

中國音樂財經:音樂人可能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怎麼火起來」,視訊平台能做些什麼?

李宇:音樂人大部份不懂推廣,也不曉得從哪兒推,所以不少人把有視訊的歌傳到優酷洋芋,沒有視訊就傳到蝦米豆瓣,然後聽天由命,因為自己朋友圈有限,你發個微博微信也就那末回事,現在這是音樂人的一個困境。不少平台仍然是1.0 模式,你不找編纂,就別想泛起,還要找人,像咱們這種真正願意推你的平台也不多。

然而我覺得首先有兩點,第一、平台不可能全包解決所有的問題,平台只是搭「發現機制」 ,像好妹妹,他們最先在優土就是拍各種視訊,曲婉婷當初天天把歌往優酷以及洋芋傳,蝦米、優酷洋芋的發現機制仍然是很完美的,但凡這首歌好一點,有點關注度,必定能被平台發現;第二、我認為仍然是要寫好歌,拋開別的,李榮浩的勝利不是偶然,他仍然是歌好,勝利跟長得帥長得漂亮毛關系沒有。若果你的內容不會讓人關注到,它必定有問題,1萬¥首歌裡能出幾首好歌?

其實粉絲經濟是未來一個大趨勢,未來音樂必定是粉絲模式。然而應該有兩種方向,偶像類的歌手更適宜做粉絲,非偶像類的請你回歸現場,必定是這兩個方向。

原創音樂人的好壞與否與這個產業親密關聯,當這個產業在向上的時候,會冒出一批人來,譬如宋冬野好妹妹其實就是網際網路的產物,小蘋果以及滑板鞋是優酷洋芋蝦米的產物,有一些平台在捧這些人。

我覺得第一點網際網路本色是人不是內容,有人就有內容。第二點音樂視訊這一塊我覺得仍然是在起步期,不少藝人以及公司意識到音樂視訊是好東西,台灣公司尤其正視,內地公司仍然是差一點。音樂視訊應該是常態化的東西,優土成為常態化視訊的媒體平台,也就是「誰都但願除了了微博,微信大號,視訊我應該有一個自頻道。」

中國音樂財經:剛才你提到了優土音樂中心的第二大業務是直播,據咱們所知,優土是不介入直播版權購買的,不斷高企的版權採購價格是不是優土抉擇自己辦線下演出的緣故?

李宇:咱們從去年年初開始做直播,對比早,韓國現在最火的MAMA音樂頒獎盛典連續三年的直播都是優土做的。無非咱們現在付費直播做得對比少,沒有去做使用者付費,也不介入版權的購買。

現在所有平檯面臨一個問題,版權一漲價你怎麼辦?你的商業模式是不成立的,投資方不認可,你更多的錢也不是來自那些付費會員,市場沒有那末多廣告主為此「填空」,你現在買的版權只是一個版權,版權下一次就不屬於你了,漲價也不是你的了,誰有錢是誰的!咱們理解為我去投這個演出項目,首先版權就是我的,我還可以基於我有的內容去做一些商業化的機會,無論是招商仍然是會員服務,我就有打通線上以及線下的機會。

所以,目前咱們一般都自己辦演出,下半年主辦的線下演出已偏常態化了,有酒吧、Livehouse、演唱會、音樂節等,譬如livehouse系列,現在基本能保證一個月一到兩場演出。咱們的做法其實是賣會員福利,一年優土的會員不僅可以線上上看,還可以去現場,明年咱們的線下演出會整個常態化。

中國音樂財經:有大量狂熱粉絲的偶像確定會有大量的粉絲願意為偶像的直播付費,莫非不是嗎?

李宇:我一直認為粉絲會付費,然而分怎麼付,咱們現在看音樂產業能掙錢的四個模式:第一是藝人經紀業務;第二是版權業務;第三是商演商朝;第四是演出票務,你現在能看到的只有這四個能掙錢。所以咱們看整個產業,上中下游,前三個是To B的,只有門票是To C的。而且你還會發現一個問題,這些C端使用者買了門票,演出主辦的票房大賣,可是次日去哪兒找這些人呢?找不到,除了非像草莓音樂節,辦了這麼多年,使用者養成為了消費習氣。然而大部份主辦在早期一兩年很難做成一個習氣,前期都要賠不少錢。而國內具備粉絲經濟做周邊衍生品的藝人還不多。

中國音樂財經:國內這兩年大量泛起音樂節,優土的理想音樂節今年要在四個一線城市舉辦,它能有什麼新意?

李宇:當初咱們也在想,音樂節本身已被玩爛了,全國不少音樂節賺錢的不超過20%,都挺慘的。咱們在想怎麼讓音樂節有懸殊化以及立異,這個很主要。所以咱們第一個提出「中國首個網際網路音樂節」的概念,咱們認為網際網路音樂節未來的弄法會愈來愈多,會很科技。今年咱們先試一步,因為現在線上上看的人以及去線下的人不是一撥人,這個很要命,因為只要不是一撥人,其實你的服務對於線上以及線下那些人就跟網際網路沒有關系。

咱們現在想的第一件事是把一撥會持續以及你發生互動以及消費的使用者打通,想讓線上使用者以及線下使用者變為一撥人,你要提供大量的服務,到第二屆音樂節的時候不斷地去沉澱。所謂網際網路音樂節,直播確定躲不開,還有直播中的互動、多視角、4K這些很常態的東西確定躲不開,譬如咱們在優酷洋芋做票選,「你想讓誰來?」所以咱們做了努力,把竇靖童在中國的演出首秀爭奪到理想音樂節。

中國音樂財經:賺錢的音樂節不超過20%,你認為最核心的緣故是什麼?

李宇:我覺得音樂節賠錢不少問題不是說運營,或是網際網路的緣故,網際網路也只能是一個催化劑,不能解決本身的問題。你看看中國一年才能火多少首歌,這些天天上音樂節的人,他們一年能出幾首新歌,音樂節上的藝人陣容有多大差別?

我覺得上次滾石的段老師(滾石總經理段鍾潭)有句話講得尤其好:「你們去玩立異,我要搞創作」,我覺得確鑿是。去年中國只火了三首歌,《我的滑板鞋》《小蘋果》《平凡之路》,今年一年快過去了,也沒有一首歌真正火起來。因為內容匱乏,大家都寫不出什麼東西來,就這麼多人,就用他們吧,音樂節就是這麼一個邏輯。你只能靠懸殊化,然而你要做出懸殊化,那些先入市場的做得會很好,後進入者要想清楚切入模式,不然很危險。

中國音樂財經:原創內容的匱乏是整個產業的問題,大量線下演出內容也難以真正懸殊化,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李宇:華語以及原創還不同樣,華語歌手發張專輯就OK,可以幹別的。原創音樂人很難,其實咱們做原創音樂人扶持計劃的時候,發現中國其實有不少有才的人,能寫好歌的人仍然是挺多的,仍然是缺扶持,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雙向的。第一、平台要捧,第二、音樂人自己要努力,不能只休止在行為藝術上,創作出好作品比什麼都強。

中國音樂財經:你當過製作人,也創業做過音樂社互動聯網公司,現在又在視訊平台負責音樂,你怎麼看目前的音樂產業整合格局?

李宇:從我的角度來看,網際網路音樂行業應該說分為「兩趴」,第一趴是音訊平台。第二趴是視訊平台,目前音訊以及視訊平台之間整合得差不多了。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我覺得更多平台型的公司必定會推翻現有產業格局,開唱片公司、簽藝人、辦演出,因為若果你不去推翻他們,按照現有的慣性思惟,玩不下去了。各大平台已在產業上下游做整合了,而且越整合,板塊看得越清晰,未來一兩年平台都會往下去「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